汪小樁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就對學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教育學生的方向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死板的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發揮自身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小學時期是一個學生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的小學時期,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引思,順學而教,是現在教育發展的趨勢,本文主要針對“讓學引思,順學而教,構建實效語文課堂”的相關內容更進行分析。
【關鍵詞】 讓學引思;順學而教;小學語文;實效課堂
引言:
在教育改革之前,學習的傳統模式就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講,類似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因此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接下來對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相關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
現在的大多數學校都開始引進“讓學引思,順學而教”的授課模式,在分析“讓學引思,順學而教”的具體措施之前,先對這種教學方式的相關概念進行闡述。“讓學引思”對其進行解釋就是老師讓出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順學而教”對其進行解釋就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總之就是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想法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在語文的課堂中,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中,但是不同教學方法帶來的課堂效率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班級情況的教學方法,充分引導學生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落實讓學而思,順學而教的教學方法。
“讓學引思,順學而教”這種教育方法,課堂上老師的工作負擔比較輕,但是在課前老師需要有大量的備課工作需要完成。老師在課前需要進行備課,保證正常的課堂進度。“讓學而思,順學而教”需要老師提前準備好讓學生學習的內容,學習內容的選擇也是有條件的:必須和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有關系,對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有幫助;學習內容的選擇要能在學生之間引起共鳴;內容難度選擇要適中,要能讓學生有所思考,也不能超過學生的知識范疇。例如,在學習《負荊請罪》這一課內容的時候,老師提前列好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老師列出的學習目標進行具體的學習,從而達到讓學引思順學而教的效果,學習目標是:在《負荊請罪》這篇文章中,可以感受兩位主人公的什么精神?他們二位的做法對我們現在有什么啟示?等。總之要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跟隨著老師列出的學習目標,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達到老師的教學目的。
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從而實現讓學引思,順學而教的效果。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式教育已經落后于時代太多,要及時進行改進。合作學習的模式是很多老師上課使用的課堂模式,并且取得了不錯的反響。老師可以將班級里面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其進行合作學習,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交換彼此的想法,更好的理解課本上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文字》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分享關于這篇文章的想法,在學習到一些相關的知識同時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在同學們進行小組分享的時候,老師可以在同學之間多走動走動,一方面可以聽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生不懂的地方及時解釋;一方面小學時期的學生自制力比較差,老師走動可以對學生起監督作用,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讓學引思,順學而教在課堂上給了學生主體地位,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因此學生的學習質量很難得到保證。老師在課后一定要給學生布置高質量的作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知識。老師在布置作業之后,要保證學生的作業質量,對學生進行監督,保證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鞏固好。例如,在學習完《古詩兩首》的相關內容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后進行古詩的背誦和默寫,讓家長進行孩子作業的監督,并且在學生的作業上進行簽字,老師次日進行檢查,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
“讓學引思,順學而教”是教育改革里程碑上的一個標志,推動教育改革向更深的程度發展。在“讓學引思,順學而教”的過程中,老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老師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知道學生學習的中的問題和對老師的意見,老師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交流彼此班級出現的問題,并且探討解決辦法,爭取推動班級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提高整體學生水平。
[1]張嵐.順學而教,讓學生真正發生[J].2015(4X):61-71.
[2]周燕芳.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