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峰
【摘要】初三物理一輪復習涉及四本物理教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將復習工作做到既面面俱到,又重難點突出,插圖就是一種高效的傳播介質,筆者在思維導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插圖開展初三物理一輪復習,在實踐中提升復習成效。
【關鍵詞】插圖;思維導圖 ;一輪復習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視覺時代,在朋友圈發照片或圖配文幾乎是一種流行做法。不僅如此,在學生群體中,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從高中生到大學生,大都熱衷于卡通讀物。“讀圖”儼然已經成為視覺文化下一種新的傳播理念和傳播方式, 當然, 這更意味著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有必要隨之進行改變。
其實,對于初中物理教材,書本中的“圖”隨處可見。蘇科版物理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大大增加了插圖的數量,用漫畫、照片等不同的形式豐富了插圖的內容,結合“圖配文”的方式加強了插圖與課本教材的關系。可以說,“插圖”不僅是呈現教材知識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我們師生最直觀的課堂教學資源之一。插圖的使用給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僅讓教材顯得更富有生機,更成為師生喜愛的特殊“物理語言”。
初三物理一輪復習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回歸教材,進行知識的梳理和歸納,形成知識網絡。多年來,筆者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結合教材插圖開展了初三物理一輪復習的教學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就聯系教學實際展開例談。
一、以圖為點,激活思維
一節復習課,必須要有一個中心點,圍繞中心點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復習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思維風暴,有助于學生圍繞某一主題組織起相關知識表征和儲存方式,形成一些觀念和關系的集合,最終獲得一種有組織、有價值的知識結構。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復習法需要在課前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中心圖片(即中心點)置于導圖中央,同時將課本其他相關插圖(分支點)進行合理布局,設計成以圖為主的講義,并以此作為展開復習的基礎。
初三一輪復習前學生的知識已經有了大量的積累,但他們的思維顯然還需要相關表象的支持。教學中,教師以一張張圖片為起點,調動學生的記憶表象,啟發學生的想象,激活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思維。例如,在《簡單機械》和《功和能》的復習中可以使用圖1、圖2中的插圖為相關知識的復習點,引導學生展開復習活動。
在復習的開始階段,學生首先對圖片(點)進行個體觀察或小組討論。當他們開始嘗試對各圖(點)所反映的相關物理知識做出解釋時,其原有圖式會被不斷激活,并形成相應的個體或群體思維活動,為接下來的整理歸類、建構組織及知識遷移形成良好基礎。
以插圖為起點引導學生建構思維導圖是充分運用學生的左右腦機能來展開思考,培養學生利用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所學知識,達到知識點之間貫通理解的一種復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避免普通復習課“滿堂灌”和對知識死記硬背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二、以圖設景,重建概念
圖片具有良好的直觀性,是初中生感知規律、理解規律以及記憶規律的重要基礎。在初三一輪復習中概念復習尤為重要,生動活潑的插圖能從視覺上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感受物理概念所處的生活情景,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更快地建立物理概念。
教學中,我們可以積極利用各種教材或教材以外的插圖讓學生重新經歷“觸景生情”的過程,重新弄清楚物理概念的內涵,實現物理概念的再建。例如:在《光的折射》和《壓強》的復習中使用圖3、圖4建立相關情景,展開對“光的折射”和“壓強”概念的復習。
學生對物理概念的形成是一個從對物理現象和事實的感性認識出發,經過抽象、概括而達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些物理概念用文字表述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記憶,而一張恰到好處的插圖不僅能夠把相關知識點簡單明了地表現出來,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形象化地記憶,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運用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復習法來進行初三物理一輪概念復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形象、逼真的插圖創設物理情景,讓學生在更多感性知識的基礎上感知物理規律的來源。學生通過“新圖片”與“舊圖式”形象比對和相互作用,在“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中重新經歷物理概念的構建,形成更完整、正確的物理概念圖式,并實現更高層次概念圖式的形成。
三、以圖做辯,完善知識
蘇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把畫片帶進教室,就是啞子也會說話了。”由此可見,插圖的使用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就相關知識點展開表述。這不僅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簡單重復文字的弊端,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自由表述的過程中暴露思維的短處,從而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
在表述過程中,當學生因為原有“舊圖式”的模糊,無法對所觀察的“新圖式”實現同化時,教師就可以抓住教育時機,及時引導學生就圖片展開辨析。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評價,從式角度、多層次展開思考,并在互動中糾正、完善自己的圖式,最終順利同化,完成復習任務。例如:在《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復習中使用圖5對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誤差展開辨析,引導學生歸納“注意事項”,實現對實驗的有效復習。
實驗是復習的重要內容,利用插圖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實驗問題和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讀圖”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氛圍中重新感悟物理實驗的思想和方法,體會操作的細節與過程,達成新一次的交流和合作。
初三一輪復習應該將學生的能力培養放在首位,尤其是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復習法更注重學生對物理知識和方法的感悟和應用,注重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提高,避免了機械學習。與傳統的講授等教學方法相比,就圖片展開辨析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學習方式,它不但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提供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學科知識的同時,提高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以圖成鏈,構建體系
建立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結構是初三一輪復習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以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在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復習法中,教師以插圖為教學媒介幫助學生整理、構建、深化相關的知識框架,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復習過程,在個體與集體的活動下建立起基本的知識框架,最終獲得完整規范的知識導圖。
教師還可以就優秀思維導圖進行各種形式的評閱、交流,幫助學生逐漸豐滿個性化的復習內容,進一步提高復習能力。例如,在《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復習中,學生使用相同的插圖構建個性化不同的思維導圖(如圖6、7)。
利用插圖建構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對學生解決實際物理問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圖片為活動載體,學生在肯定、質疑中發散思考,在辨析、矯正中完善知識網絡,將腦海中零碎的知識點“串聯成鏈”,形成有機聯系。整個過程中學生理清了思維的脈絡,掌握了知識架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實現了從新的視角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化拓寬。
對同一個復習內容,不同的學生基于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維導圖。由學生通過個人風格制作的思維導圖將顏色和圖形、結構和形狀、聯系與聯想等學習信息組合起來,最大量地增加物理感受量,往往更適合學生已有的特定認知結構,也更易于學生對相關知識形成良好的記憶,而這恰恰是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復習法的獨特之處。
五、以圖創圖,提升能力
“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復習法”不只是一個被動的“看”“說”“寫”的過程,而更應該是一個主動發現的過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生在物理學習上充分展示自己創新力的機會,享受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對物理學習的幫助和快樂,進一步促進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
例如,根據課本插圖原理進行自主創作是一個有效的復習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處理物理問題的應變能力,又可以進一步深化對相關知識和規律的理解,增強學習成功的愉悅感。如圖8、圖9:在《熱機》《家庭電路》的復習中學生根據復習內容創作關于熱機和家庭電路的個性化圖片,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使知識的復習落到了實處。
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創作個性化的圖片進行自主復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形象記憶,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利用個性化的圖片充分展示知識的內涵和外延,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用多種方式,從不同角度去描述同一知識內容,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親身感悟。
教師利用學生個性化的圖片展開復習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又對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采用賞識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作品給予適當的評價與激勵,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成就感,點燃其無限的創作靈感和思維火花。
心理學實驗表明,人類有意義學習內容的記憶在句子條件下發生11.8%的錯誤,而在圖片條件下只發生1.5%的錯誤。基于課本插圖的思維導圖復習法是以視覺思維理論為依據,以具體形象的物理材料為支持的一種高級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符合初中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實踐證明,在初三物理一輪復習中,以課本插圖為主要出發點構建個性化的思維導圖,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有效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擺脫了題海戰術,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蔡兆峰.教材插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2).
[2]卞祖武.物理教科書圖片的內涵和功能[J].江西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