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陳燕
【摘要】數學游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載體。文章通過對省錫中實驗學校第一小學1460名低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借助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和分析,明晰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從數學游戲教學的價值意義、活動目標、內容形式、教師調控和反思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標準》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研究”(C-b/2016/02/3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數學學習需要豐富的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具身”的學習方式。數學游戲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思維性等特點,小學低年級以數學游戲作為方式或載體進行數學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那么,當前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狀況如何?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的現狀又是怎樣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組織了本次的調查活動。
二、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第一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共39個班的學生。
2.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首先,將問卷內容導入問卷發布平臺“問卷星”上,利用手機短信、班級QQ群、微信群等多種網絡社交方式,把問卷的鏈接發布出去,邀請家長協助學生(如讀題)利用手機或者電腦在常態下完成問卷。然后,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借助數據統計分析軟件SPSS Statistics 17.0對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匯總、篩選和整理,在此基礎上再作分析和研究。本次調查共回收1460有效份問卷,通過SPSS對問卷總體的可靠性進行了測量,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8,說明問卷的內部一致性較好,信度和效度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三、結果與分析
問卷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基本信息情況的調查。我們對1460份有效調查問卷的信息進行了統計。其中,男生共791人,占54.2%;女生共669人,占45.8%,樣本學生中的男、女性別比重相對均衡。從學生所在年級來看,一年級學生有857人,占58.7%;二年級學生有603人,占41.3%。樣本學生中一年級學生人數要多于二年級,這是與本校的現實情況有關。綜合來看,本次調查研究的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結果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的整體情況。問卷的第二部分是從數學觀、教師、學生、課堂學習及課外學習等五個維度對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現狀的調查,共18道題。下面從五個方面對統計結果作具體分析:
1.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觀
為了了解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識,我們在調查問卷中設置了如下4個問題:(1)你覺得數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2)你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么?(3)你喜歡上數學課嗎?(4)你學習數學的興趣主要來自于什么?具體統計結果見表1。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對于“數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的認識是直觀的、感性的,同時也是積極的、正向的。其中,認為數學“有趣”“有挑戰性”“非常實用”共占98.9%,而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僅占1.1%。對于“喜歡數學的原因”,62.5%的學生選擇了“喜歡動腦筋”,18.4%的學生選擇了“喜歡數學老師”,4.9%的學生選擇了“數學成績好”,14.2%的學生選擇了“其他”。這兩個問題的統計數據,充分反映了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勝、好表現、好奇心強的特點,他們對于充滿趣味性、挑戰性的事物十分感興趣,認為動腦筋會使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因而在他們眼中數學這門學科自然也應當充滿趣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從調查數據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在低年級段還是比較喜歡數學的,只有1.0%的學生選擇了“不喜歡”。而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主要來自于什么”的問題,學生的選擇非常有意思:40%的學生選擇了“知識對生活有用”,31.9%的孩子選擇了“數學知識有趣”,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大于“趣味性”,這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家長和教師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學習數學的最佳動力是“趣味性”,而不是“實用性”,因此如何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利用數學最本真的魅力來吸引孩子,是教師教學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2.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教師的態度
關于“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教師的態度”的調查,我們設置了以下5個問題,分別是:(5)你喜歡你的數學老師嗎?(6)你認為你的數學老師上的課怎么樣?(7)你的數學老師在課堂中開展游戲的次數多嗎?(8)你的數學老師課堂中會經常變換游戲形式嗎?(9)誰對你的數學學習興趣影響最大?具體統計結果見表2。
《學記》中說:“親其師,信其道。”也就是說,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開始喜歡這個老師所教授的科目,并且會努力把它學好。從上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對數學老師都有一定的好感,僅有0.5%的學生不喜歡自己的數學老師;67.1%的學生認為老師對自己的數學學習影響是最大的。由此可見,數學老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而教師上課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更是影響深遠。78.5%的學生認為自己老師上的數學課“生動,很有趣”,說明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式能被大多數孩子所接受與認同。對于“你的數學老師在課堂中開展游戲的次數多嗎”問題的回答,從樣本數據來看,23.9%、37.8%、26.2%、12.1%的頻次選項相對平均,說明關于游戲教學不同老師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異,大部分老師能夠經常性地開展游戲教學,但是仍有一部分老師在課堂中很少開展游戲教學。而第8題的統計數據表明,即使教師開展了游戲教學,其中也有11.4%的老師會很少更換游戲方式。長此以往,不難想象,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會慢慢降低,不喜歡甚至是厭惡學習數學。
3.低年級學生對于游戲教學的態度
低年級學生對于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游戲教學的態度是怎樣的呢?我們在這一維度上設置了4個問題:(10)你喜歡在數學課堂中做游戲嗎?(11)你喜歡做數學游戲的原因是什么?(12)你喜歡老師組織的游戲形式嗎?(13)你認為通過游戲來學習數學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可多選)具體統計結果見表3。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發現,有82.3%的學生非常喜歡在數學課堂中做游戲;75.3%的學生也認為通過游戲能夠幫助他們理解老師講的內容。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這往往會給以直觀認知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兒童的數學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而數學游戲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具身”性的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原理,促進思維發展。從數據中,我們也能夠發現,81.9%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組織的游戲形式,這說明教師能夠較好地根據兒童學習特點有機運用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游戲來學習數學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學生“更加喜歡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注意力更加集中,也“更加愿意上課回答問題”。
4.低年級學生對于數學游戲的態度
為了了解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游戲的態度,我們設計了三個問題:(14)數學課堂中,開展最多的數學游戲形式是什么?(15)老師組織游戲時,同學們的參與情況怎么樣?(16)開展數學游戲時,同學們能夠聽從老師安排嗎?統計結果見表4。
上表調查數據顯示,當前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中開展最多的數學游戲形式是操作(52.1%),其次是競賽(26.0%)。教師在組織游戲時,87.4%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說明數學游戲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開展數學游戲活動時,72.6%的學生能夠聽從老師安排,但有時也會很吵鬧,甚至有2.3%的學生很少聽從老師安排。教師在數學游戲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游戲能否發揮最大效能,關鍵取決于教師對游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調控。因此,教師在教學前要基于教學目標科學選擇數學游戲內容,創設數學游戲形式,調控好游戲和教學之間的平衡,不能“為游戲而游戲”;教學中,要把握游戲開展的整體節奏,盡可能做到全員參與,做到“寓教于樂”,讓孩子都能在游戲中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
5.低年級學生對于數學課外學習的態度
在調查低年級學生數學課外學習情況時,我們設計了兩個問題:(1)課前,你會預先看數學書嗎?(2)在老師的數學課外作業中,你最喜歡什么形式?對于前一個問題,調查數據顯示,31.4%的學生經常會預先看數學書,55.3%的學生有時會預先看數學書,而13.3%的學生從不曾在課前預習。預習習慣的差異,從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接受的快慢程度,給數學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對于第二個問題,55.2%的學生最喜歡老師布置數學課外作業的形式是數學游戲,34.1%的學生選擇數學實驗,10.7%的學生選擇讀課外書。比較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數學游戲是低年級學生的首選,這與低年級兒童“愛玩、愛游戲”的天性有關。數學游戲對于兒童學習數學的教育價值和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四、結論與思考
1.要正確認識數學游戲教學的價值意義
數學游戲教學將“數學游戲”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以游戲的形式去組織課堂教學,不僅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而且也順應了兒童的數學認知規律。具體表現在:一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二是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內化理解,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三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四是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經歷和真切的學習體驗,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2.要準確把握數學游戲教學的活動目標
數學游戲只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或形式,教師不能無限放大其功能,“為游戲而游戲”,游戲的使用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設定。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數學課程標準,基于數學學科本質特點和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合理選擇,精心設計,有效實施。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將數學知識形象地表示出來,讓原本邏輯性與抽象性較為突出的數學教學融入“有趣”“好玩”的元素,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內化知識理解,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3.要合理設計數學游戲活動的內容形式
小學數學涉及“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把握不同領域知識內容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游戲教學方案,科學設計數學游戲的內容形式。設計數學游戲時,教師要做到:(1)方法多樣化。同樣的游戲可以通過改變游戲對象、范圍,提高游戲目標等途徑進行變化,保持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力。(2)難度適中性。數學游戲不能過于簡單,否則不能激發起學生的挑戰欲望;也不能過于復雜,否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要對數學游戲的難易程度進行合理把握。(3)規則簡潔易懂。繁雜的游戲規則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要求過高,容易使學生產生誤解與爭執,不但干擾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而且還會影響學習活動的效果。
4.要有效發揮教師在活動中的調控作用
教師在數學游戲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數學游戲對教學能否起到作用,起多大的作用,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對數學游戲活動的整體把握和組織調控。教師要給學生詳細的游戲規則講解,指導游戲的活動程序,凸顯學生游戲活動的主體性。教師要合理把握好游戲與教學之間的“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又不沉溺于游戲;把握好游戲開展的整體節奏,既不耽誤上課時間,又能做到全員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數學游戲中有所獲,有所得。
5.要及時反思評價數學游戲的實際效果
數學游戲教學不應該簡單地用來增加課堂的氣氛,而是要承擔數學教學的任務。它不僅僅是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關鍵是要讓學生掌握、理解和應用知識。因此,每一項游戲的開展,教師都要適時引導學生思考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數學游戲活動的表現進行正確評價,幫助他們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在數學游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有機進行調整和完善;活動結束后,要對數學游戲教學進行量化評價,以此來判斷數學游戲活動是否真正激勵了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從而不斷豐富自己對數學游戲教學的理性認識,提升數學游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薩.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
[2]陶健.小學數學游戲化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16(04):49-50.
[3]董春晶.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方法的案例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4]呂傳樓.小學數學游戲教學價值及存在的問題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