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萍
【摘 要】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融合,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歸根到底,其所探討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這一探討,已經廣泛應用到實踐,并且產生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有效促進了初中歷史教學的開展。本文從不同的方面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歷史教學;有效融合
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生活的面貌。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學科教學中,已經成為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其中,初中歷史教學,借助信息技術開展了合理教學,獲得了良好成效。那么,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現狀怎樣?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成效?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這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旨。
一、當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現狀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研究熱點,有關于此的研究和探討,相對較多。通過文獻分析和實際教學,不難看出當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相融合現狀呈現出總體良好的局面:信息技術有力促進了初中歷史教學,初中歷史教學成效的進一步提升為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實踐檢驗,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體現出了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成效。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當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相融合方面仍舊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和發展。本文通過梳理,發現當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相融合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對學生實際、教學實際關注度不夠,未能充分運用微課希沃等新興教學方式;第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史實與學生距離較遠,且相關理論知識抽象難理解,出現學生學習興趣低的情況,圖片、紀錄片等歷史資料未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利用;第三,PPT課件設計、制作質量不高,直觀教學開展不足;第四,相關教學軟件利用度不高,教學效率受到影響;第五,師生之間互動較少,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信息技術在此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發揮和利用。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立足實際,進行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在新近一段時間已經成為初中學科教學的新寵,其不僅是學科教學需要關注和運用的重要教學方式,更是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相融合的有力“武器”。初中歷史教學要想實現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微課教學不失為一個有效策略。具體來講,教師要從多個方面著眼,關注、了解學生的現實情況、教學的實然狀態,重點關注微課教學的設計和開展,尤其是要精心制作微課視頻,從多個層面出發,致力于微課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微課視頻的時間設定、微課教學的研討方式,需要教師格外注意。
例如,在《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學中,就借助微課,開展了教學活動,獲得了理想效果。這一課時的教學,需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點,如鄭和下西洋的原因、過程、影響、特點,對鄭和的人物評價等。在微課設計階段,我對學生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學生對于微課學習有著新的期待。鑒于此,我精心設計了微課視頻,將課程中所要講授的知識點進行了濃縮,并配備語言講解,形成了時長五分鐘的視頻,供學生學習。同時,針對學生所不了解的知識困惑點,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合作研討,最終完成了教學活動。
(二)善用圖片,激發學生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圖片資料是教學知識點的重要承載體,很多帶有濃重文化意味的圖片,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順利性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圖片,用以展示知識點,并善于使用相關歷史圖片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動機,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發揮其導入和展示圖片的功效,將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形象化,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例如,在《甲午中日戰爭》教學中,就有效借助上述教學理念,開展了教學活動。《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時的教學,相對較為復雜,其不僅包括戰爭概況、《馬關條約》內容、危害、造成的影響等知識點,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增強學生愛國情感。為了有效講述相關知識點的同時,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我借助信息技術對相關展示甲午中日戰爭歷史事實的圖片資料進行了編輯和整理,并配備上了音樂,制作成短片,增強了整個教學設計的感染力。學生在觀看圖片后,對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的危害有了更強烈的認知,進而增強了立志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借助課件,強化直觀教學
課件,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是其知識點呈現的重要形式。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化,需要借助課件這一橋梁,發揮兩者的各自優勢。具體來講,教師要精心設計課件,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承載體,并善于制作富有創意的課件、圖文并茂的課件,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強化直觀教學的效果,提高課件的制作質量進而提升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效果。
例如,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教學中,就著眼于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基礎條件、根源,革命的過程、特點,最后革命的結果和鞏固各個知識點,逐層進行了課件設計。我盡可能使用圖片展示相關知識點,并配備相關文字,對相應的圖片資料進行闡釋,嘗試更為清晰地體現直觀教學,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從圖片資料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實踐證明,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學生對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效果。
(四)巧用軟件,提升教學效率
軟件,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承載體,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初中歷史教學要想實現信息技術的運用,需要借助相關教學軟件,尤其是要利用好軟件自身所攜帶的各種功能,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對軟件的利用,不僅是簡單的操作,更要將軟件的基本功能和延展功能進行充分挖掘,以最大限度發揮其功效。同時,軟件的利用要巧妙,不可全課程一直使用軟件,而是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采取以軟件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效率。
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借助希沃授課助手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這一軟件,是基于無線網絡,實現移動終端與PC端互聯互動的軟件,其可實現課件演示、文件傳輸、實物拍照等。我在進行《新文化運動》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就利用這一軟件進行了教學。我從網上搜尋到了新文化運動的相關資料,綜合整理了各種影像資料,并進行了合理篩選,最終清晰呈現了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興起、內容、意義等知識點,高效完成了教學活動。在借助這一軟件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穿插了課堂提問等方式,拍照展示學生的課堂練習效果并進行及時點評講解,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
(五)強化互動,營造良好氛圍
師生之間的互動,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至關重要。但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的情況,對初中歷史教學成效的提升造成了阻礙。同時,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更需要良好課堂氛圍,這一目標的實現,亦需要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因此,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而營造良好的氛圍,可成為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策略。
例如,在《鴉片戰爭》教學中,就有效踐行了上述理念,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了教學成效。這一課時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關于鴉片戰爭的影像資料,補充相關背景知識,使學生對鴉片戰爭時期的相關情景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接著,我呈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圖片,組織學生圍繞這一圖片談論自己的觀點,我則負責引導和點評。這一研討過程,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三、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延展了信息技術的開展范圍,可以說,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是實現雙贏的重要舉措。本文通過探討發現:只有運用有效策略,采取多元信息技術,注重初中歷史教學特性,才可實現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參考文獻】
[1]王秀英.初中歷史教學信息技術應用探析[J].教書育人,2013(13):47-47
[2]徐建香.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學周刊,2015(23):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