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英
【摘 要】“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對于個人而言,良好的家風是一種思想道德教育,對于社會而言,良好的家風可以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輪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良好家風的形成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培養;孩子;家風;思想道德
1.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特別是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越來越多的國民正在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這是國家給每個公民帶來的福利。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國家在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國民生活各方面都實現歷史性的突破。當然,我們發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精神文化生活的發展還遠遠落后,精神文化產品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特別是道德層面的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嚴重,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觀受到了巨大的挑戰與嚴峻考驗,“道德危機”已經臨。優良家風自故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道德危機”的嚴重來襲之際,在全社會培育優良家風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培養好他們優良的家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如何培養良好的家風,我們認為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第一位的,家長首先要成為優良家風的繼承者、傳播者,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要關注孩子的言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舉止,達到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發展,為優良家風的傳承個奠定堅實基礎。
2.1父母在言談上成為孩子的榜樣
語言是傳承文明的工具,是表達情感的載體,更是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文明的語言會給人美的享受,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家長要率先垂范,從小積極引導和培養孩子文明用語的習慣。有些孩子出口就是臟話,在些孩子不能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其根本原因就是受父母的影響,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言語,首先做到不講臟話、粗話,其次當聽到孩子的不當言論時,要及時糾正孩子不文明行為,及時讓孩子改正,最后要加強教育,告訴孩子文明用語的重要性,讓文明用語成為孩子的習慣。
2.2父母在行為舉止上成為孩子的榜樣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日常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也會以父母為榜樣,模仿著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影響孩子,使孩子養成“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的行為習慣,孩子養成了好的站、坐、行、動作以及神態,將對自己受益終身。
2.3父母在生活習慣上成為孩子的榜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生活要有規律,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長期以往孩子就有了時間觀念,做事不拖拉,效率也提高了,這樣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也得到了加強。二是節約的習慣,雖然改革開放多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都不再擔心吃穿問題,但我們不應該丟棄節約的中華美德,家長自身要養成節約的習慣,從而影響孩子,讓孩子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三是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讀書需要的是一種氛圍,特別是在目前的自媒體時代,智能手機的大眾化,如何讓孩子丟棄手機,愛上讀書,唯一的辦法就是家長先愛上讀書,讓家長用愛讀書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千萬不能家長天天手機電視,而讓孩子天天讀書,這是很難做到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長的榜樣對孩子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3.加強家庭道德教育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在家庭道德方面,無論是理論還是內容、方法等都是我們當代家風建設的寶貴財富。從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來看,是需要通過各種教育手段促使其修養提高才能形成的,根據這一特點,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開展家庭道德教育,并在家庭內形成一種優良的家庭道德文化,來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在孩子道德觀念形成過程中,家長還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孩子本身的自主性。要把家庭教育和孩子自我完善相結合,形成家長和孩子共有的家庭德育模式。二是培養孩子判斷和辨別道德是非的能力。孩子成長過程,是知識水平和社會閱歷不斷成長的過程,因此他們對是非判斷標準還比較模糊,積極開展家庭道德是非教育,提高孩子判斷和辨別道德是非的能力,是健康的家庭道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加強道德意識培養。道德教育是孩子成年前的一個重要時期,家長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對孩子開展道德教育,增強孩子的道德意識,為孩子思想品德的長遠發展創造前提條件。
4.加強傳統美德教育
尊老愛幼、同情他人、寬以待人、樂于助人、富有正義感等等,這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留傳下來的傳統美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很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都已經丟失了,如果年輕一代不再加強傳統美德的學習、傳承,我們的社會道德環境將進一步惡化,因此,家庭和社會都有責任加強傳統美德教育,例如孔孟仁愛思想的教育,孔融禮讓思想的教育,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愛心的教育等等,學校要通過班級活動、集會講述、大型報告會等活動,加強對學生傳統美德的教育,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尊老愛幼、同情他人、寬以待人、樂于助人、富有正義感的道理,從而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成為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傳承者。
5.結束語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風家教建設,倡導家風家教建設已經成為良好的社會風氣,為國家的道德建設以及青少年的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改造年青一代的世界觀、價值觀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家風家教建設的影響不斷增強,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和改善,家風建設的經驗得到了積累,全社會都十分重視家風及道德建設,傳統文化正在逐漸回歸,良好的社會道德風氣正在逐步形成。但我們還要清醒得看到,在家風建設方面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獨生子女溺愛式家風,恨鐵不成鋼式的暴力式家風,享受生活式的放任式家風等等,都給新時期的家風建設帶來嚴重挑戰,所有這些都在不斷要求我們去思考、去研究,探索新時期家風建設的路徑,讓傳統的文化更好繼承和發揮下去,讓我們的社會、家庭的道德水平和文化建設取得更大進步,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麗,讓我們的人民生活更好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家風[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B6%E9%A3%8E/14311 fr=aladdin
[2]范小江.家風建設新風尚[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4):48-49
[3]胡強,楊娜.弘揚良好家風 傳承中華文明[J].北京教育:德育,2014,(4):14-16
[4]李慧敏.淺談優良家風的社會功能與作用[J].中外交流.2016
[5]王立軍.淺談怎樣在家教中傳承良好的家風[J].同行.2016
[6]殷旭研.淺談家風家教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及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