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舟
[摘 要]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基礎教育階段更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今,教師必須變知識教學為學法教學,讓學生擁有自主閱讀的能力,掌握閱讀的技巧。這需要教師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陳舊的閱讀教學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影響學生的思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學生的學習不能一味的依賴教師,尤其是新課改中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后,教師更應加大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力度,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新時期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然途徑。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把握文章整體的“眼”
過去,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閱讀學習時,直接帶領學生邊讀邊講,逐字逐句的解析,這樣一來將一整篇文章分割成為了零碎的段落,學生即使理解,也不能對文章的整體有很好的把握,對于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從整體出發,讓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和理解串聯起來,這樣能夠讓他們學到更多,體會更多。
在教學《胖乎乎的小手》時我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描寫媽媽、爸爸、姥姥這三個自然段中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學生找出:寫姥姥的這段多了“瞇了瞇眼睛,看了看”。我就出示句子作比較:姥姥拿起畫說“這雙小手,還幫我撓過癢癢呢!”姥姥拿起畫,瞇起眼睛看了看,說“這雙小手,還幫我撓過癢癢呢!”問學生“你們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學生通過比較句子明白了:姥姥年紀大,看東西費力。用上這些詞組很形象,通過閱讀就好像看見自己的姥姥看東西費神費力的樣子。既讓學生從讀中去感悟到了句子的優美,又能培養學生的閱讀想象力 。
二、創設意境,開拓想象
如閱讀教學的開展僅僅停留在分析和講解上,那么學生自身的情感是永遠不會被調動起來的,理解也不會深入。教師需要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與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鳴,進而以第一視角來感悟、體會。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寫海灘上貝殼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在這一環節教學中,先讓學生看幾個貝殼,再問學生貝殼有哪些顏色,學生根據自己所看到的貝殼和已有的對顏色的認識會說出各種各樣的顏色,如淡綠的、黑色的、半黃半紫的、白色的等等,然后再問貝殼會有哪些形狀,提醒學生可以用“像什么”來說,學生會說有的像寶塔、有的像蝸牛、有的像甲蟲等,這樣就把貝殼的顏色、形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腦海中。不僅使學生理解了貝殼的千奇百怪,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又如《荷花》一文中第四段著重描寫荷花的動態美,還寫了蜻蜓和小魚給荷池增添了情趣。此段中最后兩句寫“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雨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閱讀中應善于抓住這兩個概括性的句子,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的神思,對蜻蜓的快樂和小魚的夢展開想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設想。也可進一步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參與進來,它們都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想象如果自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會看到、聽到、想到什么?學生通過想象,不但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熱愛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教會方法,傳遞技巧
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傳授的閱讀技巧,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才有能力自主開展閱讀活動。當然,對于學法的教學僅憑教師單方面的灌輸是不起作用的,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和體悟。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長期滲透學法教學,在每一篇文章的解讀中都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如在幫助學生學會找文章中的突破口時,可以要求學生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總結出文章總共闡述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事,從幾方面寫的,再代出重點詞句,體會中心。也可以從標題中重點詞(或中心詞)出發,理解課文圍繞重點詞(或中心詞)寫了什么事,寫了幾方面,再體會重點詞句,把握文章中心。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教師在揭題后,首先讓學生找出課題中的中心詞“飛奪”,教師再根據中心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著眼,直奔課文重點內容進行學習。二是隨機指導。要相機點撥,有機提示。比如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不僅要求學生說出每句話的意思、整段的意思,還要求學生說出句子之間的聯系。如翠鳥一文第三自然段用四句話描寫翠鳥的捕食活動,第一、二句寫機靈的小魚逃脫不了翠鳥銳利的眼睛,第三、四句寫翠鳥捕魚動作迅速,在分析每句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這四句話都是圍繞翠鳥如何迅速捕捉小魚這一先后順序寫的。雖然一、二、四句沒有直接寫翠鳥的捕魚過程,但卻進一步襯托了翠鳥捕魚動作敏捷的特點。當然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教材實際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
四、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記不但可以加強記憶,而且使人精明” 。因此,應該讓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養成讀書時摘抄好詞佳句、記錄讀書心得的習慣。而且讀書筆記還可以督促自己認真閱讀、理清思路、把握閱讀內容。讀書筆記的形式有許多,如摘錄式、剪貼式、手抄報式、提綱式、質疑式、體會式、仿寫式,等等。
五、結語
總之,閱讀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一個思考過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想象。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內外的文章,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為小學生創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使小學生自主閱讀、快樂閱讀。
參考文獻:
[1]馬利.淺談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飛(素質教育版),2013(2).
[2]張磊.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技視界,2015(2).
[3]李文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閱讀(中旬),2013,(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