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彩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深入,人們愈發的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音樂美術等藝術類學科的比重也逐漸上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成為了藝術類學科的教學重點。對于小學音樂課而言,音樂鑒賞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以及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小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整體設計分析就顯得至關重要。作為小學音樂教師的我們應當重視對音樂課程中音樂賞析的教學目標、內容、難度等方向的設計狀況,提高音樂賞析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賞析;教學設計;具體策略
音樂賞析課是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可以說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的發展。小學作為學生素養提升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素質教育和藝術培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同于小學美術和體育教學,小學音樂鑒賞課更加具有濃厚的音樂文化氣息,學科特點鮮明。作為小學音樂教師的我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音樂教學內容,發揮出音樂鑒賞課的藝術鑒賞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鑒賞能力。筆者就如何在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音樂賞析教學進行探究。
一、小學音樂課程中音樂賞析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音樂課賞析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音樂創作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而良好的小學音樂賞析教學則可以說是小學音樂教學的總綱,從課前導入、課上音樂文化渲染以及課后的音樂復習活動等方面對音樂教學活動做出了具體的規劃和指導,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筆者將小學音樂課程中賞析教學的重要性總結為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音樂賞析教學不同于歌唱教學與文學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以及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在課堂上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地位作用的發揮,養成良好的自信心。
2.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鑒賞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鑒賞課的整體教學設計中,音樂課堂教學以音樂資料的播放和鑒賞為主,兼之影視資料教學為輔,在豐富音樂教學內容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熱情。
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伴隨著綜合素質教育改革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和實踐探究能力成為了當前的教學重點,而音樂作為小學藝術教學中的重點學科,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規劃有利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小學音樂課程中音樂賞析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課前導入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課前導入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端,無論是文化學科亦或是藝術鑒賞類學科的教學,良好的課前導入環境創設可以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在小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深層次的體會音樂中蘊含著的情感精神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主旨。這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理解接受能力做好課前導入工作,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為學生講述我國國旗的故事,在1949年7月的征集國旗團的活動中,由浙江瑞安的曾聯松設計的,國旗為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體現了民族團結,為接下來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
音樂賞析教學的目的在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以及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開展音樂鑒賞課的教學,以此來營造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探究學習熱情和興趣。例如:在歌曲《媽媽·老師》的專題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欣賞,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情境,“我”在媽媽伏在桌子上睡著的時候為媽媽披上棉襖,將桌子當搖籃,為媽媽唱歌。深層體會到歌曲中對媽媽的關愛和感激之情,對學生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建立對母親的感恩之心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針對性的豐富音樂鑒賞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內容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內,而是應當延伸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相關的音樂鑒賞教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動畫城》章節的教學實踐中,關于《一個師傅仨徒弟》的教學導入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片尾曲和相關的影視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觀看動畫片的同時教師進行本堂課的教學導入和講解,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西天求經的故事,這其中又包含了“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的經典故事,為“唐僧騎馬咚嘚咚”的學習做好鋪墊。激發學生對名著《西游記》的探究學習興趣。
(四)借助微課教學方式,鞏固所學的音樂知識
受到網絡信息化時代到來的影響,學生缺少對音樂的課外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微課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錄入微課教學視頻中,方便學生課后自主觀看復習。例如關于中國京劇的知識,教師就可以將梅蘭芳大師的經典戲曲片段以及相關知識錄入視頻中,便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三、結語
綜上言之,音樂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性藝術鑒賞類學科,其學習對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歌唱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受到學生年齡階段和理解認知水平的限制,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作為小學音樂教師的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做好科學合理的小學音樂鑒賞課的整體教學設計,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及微課教學方式做好課前導入、課上環境渲染以及課后復習等方面的教學設計,穩步的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姜余莎.淺談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音樂賞析教學[J].中華少年,2017(03):123-124.
[2] 趙明暉.在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音樂賞析教學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185.
[3] 劉洋.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音樂賞析的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5(08):89-90.
[4] 蘇麗.如何在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音樂賞析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4(0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