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千桃
[摘 要]新課程改革正在一輪接一輪的實施,教學的指導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斷變化。如今,新課程提出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要求,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需要緊跟新課程改革腳步,將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落到實處。本文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提出了幾點主要內容和方法,供一線教師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數學教學生活化揭示了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將二者進行了融合,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學習。對于思維能力尚未發展成熟的小學生來說,這無疑為他們高效率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從小形成數學應用意識提供了契機。教師也應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以新課程要求為指導,積極展開生活化數學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內容
(一)將數學元素用生活元素代替
數學教學中有關概念和公式的表述十分的專業,其邏輯性極強的語言和抽象的內容為學生的理解帶來了難度。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需要教師將這些抽象的數學理念用生活中的形象元素來代替,以一種更為通俗的方式來解釋和展現。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
(二)發現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元素
除了需要以生活元素來解釋數學問題外,還需要讓學生擁有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的意識,讓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將所學實踐。這能夠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感,產生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因而教師應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總結生活問題、轉化數學問題的能力。(三)用小學生的思維進行教學
小學生和成年人的思維是不相同的,他們主要依靠形象思維來學習和思考,其抽象思維能力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針對他們的這一思維特點,教師在教學時也需要采取個性化手段,以與學生的認知和能力相適應。應盡量將邏輯性較強的語言變得通俗易懂,將抽象性較強的問題變得形象直觀,通過生活化教學來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轉化。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一)學會用簡單的元素代替復雜的知識
受各種因素比如年齡、性格及成長環境等的影響,小學生很難理解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提高小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成為教師最關注的話題。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把教學中那些復雜難懂的知識點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表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為用簡單的元素代替復雜的知識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能最大限度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比如教師在講授有關時間換算的知識點時,就有很多學生不明白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更不清楚三者之間的轉換是怎么進行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景物進行轉化,將樹葉設定為秒、小草定義為分鐘、花朵定義為小時,通過推理可知,1棵小草=60片樹葉,1朵花=60棵小草。這種簡單的轉換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極易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夠運用元素代替的,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所學,而不是從單一的角度出發,這是教師是否對學生負責的重要表現。
(二)以生活化的思維訓練為核心
就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其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空間能力、想象能力及邏輯能力,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其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科學地選擇那些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還要學會結合具體的生活實踐,選擇一些針對性強且具有一定思維訓練作用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情況的題材為講解點,不斷訓練學生生活化的數學思維模式,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在講授有關“銀行和利息”的知識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銀行模擬一下取錢、存錢及參觀銀行工作人員工作等活動,通過親身體驗,牢記銀行存錢的過程及利息計算的相關概念和方法。經常性地展開這類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及觀察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這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三)學會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數學知識有很多,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地將生活問題解決,再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收集、加工及整合,繼而形成一種生活化、生動化的教學風格,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教師在講授有關“認識圖形”的知識點時,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教材,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體比如桌子、鐘表及椅子等物品,再利用這些物體向學生傳授知識點,這樣直觀地講解一定會比純理論的知識講解更讓學生容易接受,真正地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再比如,教師在講授“對稱、平移及旋轉”的知識點時,就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將家里面的椅子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就是平移,電風扇的運動就是旋轉,早上起床疊被子就是對稱等。這種生活化的對教學內容的講解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及學習,這也是當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學科,對開發學生智力和思維能力等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將小學教學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雖然這一過程較漫長,但并不代表沒有方法可尋,通過教學工作者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定能最終達到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裴海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6(4):31.
[2]陳堅.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生活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5):194.
[3]苗寶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4]傅長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小學),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