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亮
[摘 要]小學數學做為一門基礎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基于素質教育的要求,從應試教育的單一模式中脫離出來,采取多元化的教學途徑,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小學生在面對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時,思維方式較為死板,教師可引導學生遷移數學的知識點,擴展想象空間到生活中、到其他的知識領域里,將數學內容與其他的關聯條件融合起來,探索不同視角下的數學魅力,高效課堂的構建并非憑借教師的主觀臆測,采取流程化的教學形式就能夠實現的,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調節教學方向,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高效課堂不僅要傳遞知識,還要因材施教,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鋪陳數學內容,避免數學的課堂探究問題超乎學生的認知范疇,打擊學生的求知信心,教師應在課堂上預留時間,允許學生針對數學問題進行熱議,創設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得學生在數學的探究中,消除內心的逆反心理,逐漸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滿足,能夠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填補自身的空缺,擴展想象空間,展開對數學無盡的遐想,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數學的內容在抽象的直觀演示下,學生的感觸不深,對待數學始終一知半解,教師可基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在數學課堂上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在虛擬化的意境中,聯系有關的數學體系,完成探究思考,靈活化利用熟知的數學內容,融會貫通數學的重點知識,透徹領會數學的內涵,打破課堂的封閉限制,在數學情境中發散思維,為課堂填充活力。在教學《比的認識》時,我拿出一瓶同學們常喝的早餐奶問學生:“這種早餐奶的標簽寫道奶與純凈水的比是7:3,請同學們討論一下‘7:3說明了什么?”同學們的興趣被激發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機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工廠要配制這樣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純凈水各多少升呢?”學生們的情緒更高漲了。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分組交流,對學生的諸多解題方法,給予充分的肯定,隨后我指出今天學習的新的解題方法――按比例分配,順利進入教學。這樣的教學,學生人人動腦、個個參與,帶著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投入到學習中去,確保了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
數學的知識通過實踐操作不僅能夠強化記憶,將數學的知識點深刻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在操作中鍛煉思維,根據操作的流程進展,學生的創造能力迸發,教師可在數學的教學中,找尋契機進行數學活動的拓展,讓學生在自由的活動空間中,表述獨立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自主求知意識,同時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感受數學探究的奇妙多彩。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一課,學生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與異同之后,讓他們動手操作:用學具分別繪制成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利用七巧板拼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學生拼出的圖形多姿多彩、形狀各異。通過實踐活動,能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感受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把“自主探究性學習”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落后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式學習,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領學生探究式學習,具有使學生學會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的明顯優勢,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有裨益。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們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圓,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同學們情緒高漲,思路各異,有的小組竟然用了五、六種畫圓的方法,如用圓規畫圓;把圓形物體放在本上沿著它的邊畫圓,用繩子和鉛筆畫圓;用圖釘、繩子和鉛筆畫圓等等。在用繩子和鉛筆畫圓時,中間的學生按住繩子,其余同學用接力的方法把圓完整,還有的轉不動筆就干脆轉本子。應該說:只有在課堂教學把探究式學習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擺正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高效課堂的構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構建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民主、寬松、平等的教學氛圍,從而改變數學課堂上枯燥乏味的場面,在這樣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放下心理的包袱,張揚個性,展開想象的翅膀,活躍創造性思維,愉悅地學習。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強調的三種學習方式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合作探究,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將所學知識理解,觸類旁通。如在教學《課桌有多長》時,主要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掌握測量方法,理解長度單位“厘米”。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選擇身邊的書桌提出問題:“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嗎?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自己課桌的長度的?”學生提出各種量法,例如用手、用書本、用鉛筆……根據測量結果,發現了什么?小組通過討論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也是不一樣的。筆者又讓學生思考: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這種工具的時候,測量出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學生想到了直尺。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到體驗,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五、結語
總之,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來向每一節課要效率、要質量,這是當前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目標和教師的追求。教學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優化教學流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養成學習數學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胡玲. 例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2(22):512.
[2]韓子學, 韓暉.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 2016(1):49-49.
[3]王俊杰, 玉佩偉.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8):96-96.
[4]程影翠. 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 讀寫算教師版, 2016(47):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