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姝靜
【摘 要】在對科學知識的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方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將原本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貫穿于初中科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科學知識邏輯結構,使得科學知識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更為突出,由此科學知識更為直觀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采用合適的科學知識學習方法,使科學學習質量有所提高。本論文針對思維導圖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思維導圖;科學教學;應用
引言
按照初中科學課程教學標準,教師在對初中學生進行科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出發展開教學,并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學中,要對教學方案合理運用,引導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對科學學習方法靈活運用,對所掌握的知識更為深入地理解。在面對科學問題時,也能夠運用已經學過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做到科學知識的觸類旁通。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就是要將抽象的科學知識采用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科學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指導學生預習
科學教學中有些知識的抽象性非常強,初中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不足,對于知識和問題都會采用形象思維的方式,致使科學知識的學習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學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就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將思維導圖的方法用于科學知識的學習中,使得科學知識點不再是獨立存在,而需要將相關的知識建立關聯性,做到上下銜接,形成科學知識脈絡,學習科學知識的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要學好科學知識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做好預習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初中科學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指導學生預習,引導學生自發地學習新知識,以提高科學知識的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科學課堂知識的學習中,能夠對科學知識點準確把握,對于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準確判斷,對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明確,科學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具有針對性地授課,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對于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但是,一些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預習效果沒有認真對待,而是形式化地要求學生預習,使得教學缺乏針對性,沒有切實地發揮預習的實效性。
在科學知識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指導,可以使學生預習有方向,提高預習效果。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圍繞著學生需要學習的新知識繪制思維導圖,將導圖作為知識脈絡,讓學生在學習中把握科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僅溫習已經學習過的科學知識,還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并認識到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學習都要具有一定的難度,由此而對課堂上要學習的科學知識準確定位。
二、將新的科學知識納入到思維導圖中
思維導圖所發揮的作用就是將新知識點教學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的基礎上。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將科學知識銜接起來,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對新的課堂教學知識進行學習,將學生的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
思維導圖是根據知識的內在關聯性構建起來的,讓復雜的科學知識建立關聯性之后,引導學生發現科學知識中所存在的規律,逐漸地就會抓住重點,對內容準確掌握。按照思維導圖的結構將新的科學知識內容納入其中,就可以將新知識順理成章地納入其中,采用這種用圖形的形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可以使得科學知識以模式的方式呈現,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能夠讓學生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對知識產生好奇心。
三、應用思維導圖拓展科學知識教學的思維
科學教師在對初中學生進行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使得科學知識直觀化,而且教學思維會有所擴展,讓學生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向生活中擴展,學生在科學知識學習的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對于表象上不存在關聯性的知識用思維導圖建立關聯性,將科學知識構建成為網絡,形成適合于自己的知識結構。
比如,在科學課堂上做“光的傳播”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構建起來,整個的教學都按照思維導圖展開物理實驗。教師對于科學知識的講解要按照思維導圖的標示進行,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參考思維導圖對知識的框架準確理解。“光在同一介質中是怎么傳播的?”為了讓學生對這個問題充分理解,教師可以先在均勻蔗糖溶液中做實驗,然后在該溶液中再加入蔗糖,讓介質變得不均勻再做實驗,最后通過攪拌把介質再變均勻,觀察現象。引導學生明確對于任何一個物理結論都要考慮條件,只有條件具備了,物理結論才會成立,否則,物理結論就是錯誤的。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教學,將學生需要注意的條件使用各種顏色表示,通過觀看思維導圖,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哪部分知識需要重點學習,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探索知識的精神得到了培養,保證了學習質量。
根據有關研究表明,在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可以促使學生大腦的左、右半球機能相互協調,培養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學習知識的能力。思維導圖的方法不僅讓教學內容更為明晰,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大腦結構,對于開發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潛質非常有幫助。
四、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有效復習
科學知識的學習中,復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新的科學知識學習的基礎。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復習中,運用思維導圖整理學生需要重點復習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重點復習內容準確定位,讓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科學解題中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思維導圖讓原本抽象的知識直觀而形象,零散的科學知識采用歸類的方式變得系統化。
比如,在指導學生進行《摩擦力》知識的復習中,就要讓學生思考摩擦力的學習中哪些知識是沒有準確掌握的,采用思維導圖是非常有效的。由于摩擦力是在阻礙物體運行的過程中產生的,就可以讓學生在觀看思維導圖思考有關摩擦力的問題時,看看哪些內容是自己沒有掌握的。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于這個問題聯系生活實際內容展開操作實驗,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摩擦力的相關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科學知識的教學中要提高效率,就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科學教學效率,而且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能力也會有所增強。學生對于所掌握的科學知識靈活運用,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在科學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就是要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知識脈絡,針對于各個科學知識深入思考,以知識探索的方式學習科學知識,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谷衛.分析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中學科學(初中版),2015(02):7—8
[2]柳瀟雄,王芳.思維導圖在組建物理知識架構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02):6—7
[3]于學.抓拍思維靈感之美——簡析思維導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6(12):127—127
[4]陳海琦.初中科學電學學習心得總結與分享[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03):69—69
[5]孫宏志,解月光.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2(21):31—36
[6]葉兵,劉炳昇.課程標準理念在教材中的滲透——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3,30(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