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江天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近年來高職院校英語信息化教學現(xiàn)狀,闡述信息化教學現(xiàn)存的問題,提出作者對實踐高職英語教學信息化教學的思考和建議,旨在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設計,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加快教學改革步伐。
關鍵詞: 高職英語 信息化教學 教學設計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和智能電子產品的普及,用多媒體及信息網絡輔助教學成為新時期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網絡以全新的文化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和信息環(huán)境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體驗。加上高職院校教學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有更加針對企業(yè)需要的實用性特點,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捕捉這類信息,精選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備課,優(yōu)化教學設計,突出高職英語教學的服務性特征,實現(xiàn)崗位對接,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較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但是我國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現(xiàn)狀不佳,信息化英語教學還有很多問題和不足,亟待探討解決。
一、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
1.信息資源匱乏。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信息化軟硬件建設緩慢,沒有實現(xiàn)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公共課,相對專業(yè)課而言地位不受重視。有時因資金等原因造成語音設備簡陋、網絡資源缺乏。有些學校如廣東輕工職院等建立了自己的網絡學習平臺及教學資源庫。我校也開設有“大學英語”“職業(yè)英語”等精品網絡課程。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教學內容不全、內容更新慢,師生交流少或無交流,在線互動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幾乎沒有開發(fā)利用。有些學校教材幾經變更,在線課程內容卻一直停留在老版教材,一年下來也沒有幾個學生的訪問量。還有些院校的在線學習平臺甚至只有一個框架結構,長年處于“建設中”狀態(tài)。在線教學平臺的存在是學院參與考核評比的硬性指標,但空洞的內容和“年久失修”的形式使絕大部分院校的英語教學還停留在一塊屏幕、一塊黑板的簡單多媒體教學階段。
2.信息化教學能力偏低。
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求一方面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出身于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計算機技術水平薄弱,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應接不暇,更不用說靈活掌握了。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求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整合現(xiàn)實和網絡兩種教學資源,并精選最佳表現(xiàn)手段。一些教師寧可墨守成規(guī)使用普通的、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只是對英語教學提出了信息技術要求,沒有對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導致信息化技術手段可用可不用,大大降低了其實效性。再者,旨在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常常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性和專業(yè)性,專門針對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培訓就更少。部分培訓流于形式,參加者最多要求寫份總結匯報交差即可,沒有真正應用于教學實踐,無法實現(xiàn)“走出去,引進來”的培訓目標,造成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平臺不足。
3.信息化教學設計不合理。
起步于2012年的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作為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平臺,在促進高職信息化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2018年的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正火熱開展。我校每年舉行信息化教學大賽和說課大賽,作為初賽為省賽、國賽選拔選手。從初賽的英語教學設計方案來看,部分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用課件代替板書,信息化手段運用極少。就近年來的參賽教學設計方案來看,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重表演輕實用。觀賞性、可視性強,學習性、操作性弱。參賽選取的教學內容常常是有利于開展多種信息化手段的,模仿照搬一些優(yōu)秀作品。有時候看到表現(xiàn)流暢的教學作品,專家和評委會提問:“你積累了多少這類素材?平時的課就是這樣上的嗎?”選手多表示這只是團隊多次修改完善的個案作品,與平時實際教學是有出入的。可見信息化教學并未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常態(tài)化、普及化,教師的實際能力未得到真正的提升。一件作品的展示效應畢竟是有限的,再加上以“表演”為展示目的,大賽觀摩教師即使驚嘆于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若要應用到實際常規(guī)教學中還是有難度的。以表演為目的的教學易出現(xiàn)信息化技術應用過多過濫的現(xiàn)象。學生整個沉浸在PPT、flash的圖片、動畫、聲音中,教學活動紛繁繚亂,收獲甚少。第二,重課堂輕課后。信息化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不少教學世界對課堂教學設計精巧細致,卻對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課后學習要求很抽象,甚至一筆帶過,對學生完成任務檢查、評價手段等闡述非常模糊。其他問題還包括,例如對多媒體選用、軟件支持等信息技術和數字資源的教學性研究不充分;用什么樣的媒體表現(xiàn)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最有效,普遍缺乏深入研究等。
4.信息化教學學生參與意識薄弱。
高職生源參差不齊,尤其是理工科專業(yè)學生,有些英語高考成績低至三四十分,普遍英語基礎薄弱。有些學生因為詞匯量非常小,語法基礎幾乎沒有,更不用說開口對話或辯論等,因此對英語學習幾乎采取放棄的態(tài)度。從我校使用e學堂教育平臺的老師提供的數據看來,對于平臺布置的預習單的瀏覽和課后在線練習完成情況,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能自主完成,基本達到預期目的。教師在課堂播放的視頻、短片等,學生能消化理解的也較少。甚至有部分學生抱怨預習工作太累、在線作業(yè)浪費流量等。學生對信息化學習平臺的興趣和支持率不高。
二、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的改進建議
1.加快落實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
為切實深化信息化教學,需要提高高職院校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和重視,從資金、設備上給予支持。開發(fā)和強化圖書館數據庫等方面信息化建設,切實完善英語在線學習平臺,如在線英語課堂、在線作業(yè)、學習答疑、在線測試的互動式教育資源平臺。依托校園網的共享性,實現(xiàn)師生多渠道、跨地域、跨時間地學習。
2.建設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團隊。
上文提出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薄弱、技術理論匱乏、信息化教學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可見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與改革絕非一蹴而就的事。因此,高職院校打造和建設信息化教學團隊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教學團隊有利于資源整合,保證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合作備課,提高課堂質量;分享經驗,實現(xiàn)教學課件、教學音頻視頻、教學文本共享;技術幫帶,保障信息化教學的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和科學性。在此基礎上,更理想的結果是繼而實現(xiàn)院校之間、教師之間甚至校企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化教學團隊利用信息化資源開放的特征,借力企業(yè)教育培訓資源,可開辟更廣闊的英語教學資源平臺,推進企業(yè)服務型人才培養(yǎng),加強對外交流。
3.增強英語信息化教學培訓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
對高職英語教師開展系統(tǒng)且專業(yè)針對性強的信息化教學培訓極其緊迫。培訓內容可考慮針對以下方面:第一,基礎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包括主要辦公軟件,尤其是PPT、FLASH等實用技術和其他視頻、音頻編輯軟件。PPT課件展示是信息化教學最重要最基礎的手段。第二,其他移動設備使用技術。例如現(xiàn)在廣泛應用的智能手機里的QQ、微信等,可作為學生討論答疑、教學總結、教務討論實時交流工具。第三,在線教學平臺建和精選英語助學APP資源操作技能。目前英語教師試驗使用的有e學堂平臺,例如“英語流利說”“BBC六分鐘英語”“英語魔方秀”等APP,以及微視頻制作等。教師可利用此類平臺和資源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如電子點名、課堂搶答、線上線下師生互動,進行文字、語音、視頻或設定答疑、討論版塊、多人同時答疑等。面對層出不窮的大量信息化助學資源如何去偽存真、因材施教,需要培訓交流示范課之類的提升平臺給教師啟示和幫助。培訓返校后,校內培養(yǎng)人才梯隊還要注意輻射效應的發(fā)揮,以示范課、教學交流等形式保證培訓效果。
4.完善考評體系,激勵學生參與。
學生對信息化教學熱情度、參與度不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學形式發(fā)生了改變,但考評方式仍然是期末考試“一紙定成績”,配套考核機制不完善。因此,學生認為只需在考前突擊復習即可,對平時教學態(tài)度不夠重視。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以學校網絡為依托,建設英語網絡考課資源庫。教師可以隨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進行在線自我檢測。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打破傳統(tǒng)模式,采取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的全方位的考評體系。激勵學生參與到職場環(huán)境下每一個具體交際任務的工作流程,從聽、說、讀、寫、譯全方位考核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程度、語言綜合技能的進步程度。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化教學實踐將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堅定方向和不懈追求。但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將是任重而道遠的。在這一長期而艱巨的改革過程中,不僅需要各級部門和高職院校的重視和正確引導,更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學習、提高和師生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莫兼學.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6(03):122-124.
[2]顧冠男.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團隊建設思路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1):20-22.
[3]胡利娟.信息化教學大賽視角下的高職英語課堂信息化教學研究[J].英語廣場,2017(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