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部分。對文言文進行學習,有助于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傳統文化。為夯實學生文言文學習基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語文教師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去發掘文言文的魅力。本文就提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水平的方法,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水平;教學效果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給我們留下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文言文是我國的藝術瑰寶,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工具。學習文言文,對于我們接觸古時燦爛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具有非凡的意義。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從初中時期就早有接觸,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從中學生語文學習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文言文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更不用說能夠讀懂課本以外的文言文了。基于初中文言文教學目標來說,要求學生能夠在借助輔助讀物和注釋的前提下,進行淺顯的文言文閱讀,并理解文章主旨。所以,當前迫切需要提高初中學生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水平。對于語文任課教師來說,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學水平,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來提升文言文教學效果是當前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 影響文言文教學效果的原因
就文言文教學過程來說,影響教學效果的原因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從主觀原因來說,是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水平等因素;從客觀原因來說,是因為文言文本身晦澀難懂,不容易理解,其中各種詞性相互變換,使得文言文學習起來更加的不易。所以,文言文的學習不能要求速成,要通過不斷的積累,不僅是文言文,任何一種語言都離不開基本詞匯的運用和理解。同時,在我們日常交流中,文言文的使用頻率幾乎為零,實用性不強,且文言文知識內容顯得深奧復雜,十分繞口。有些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求其中的一些文言文需要學生熟記,熟背,這就讓許多學生產生了畏懼的心理,在不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強制性的記憶必然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自然也無法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文言文講授時,一定要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 提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水平的若干建議
(一) 引導學生從基礎入手,培養學習興趣。文言文畢竟不同于我們日常使用的白話文,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普遍覺得文言文晦澀難懂,十分繞口,甚至有些學生對于熟背的文言文也不甚清楚其意思,學生學起文言文來格外的費勁,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不能操之過急,應當先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有了學習興趣,學生自然不會對文言文產生抵觸的心理。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從介紹文言文背景開始講起,如作者的生平,所處時代等等,讓學生對于所學文章產生一個宏觀了解。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字詞活用的地方,可以單獨拿出來與現在白話文的字詞進行對比,感受古文遣詞造句與現今的區別,這樣也有助于學生進行聯想記憶。除此之外,考慮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過一些古詩詞,與文章相比精煉短小,便于理解,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將文章與古詩詞進行比較,慢慢地由古詩詞向古文章過渡,這樣就不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在學習全新知識的感覺,有助于學生建立一個新觀念,文言文也是可以活潑有趣的,并不是無根之木,依然是我們自身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從而打消學生畏懼古文的觀念,接下來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是十分有益的。
(二) 組織學生利用好早讀時間進行古文誦讀。初中生課時安排都會有早讀的環節,可以對這段時間加以利用組織學生對古文進行誦讀。學生在最初對古文誦讀過程中感覺十分繞口,都不懂也都不通順都是正常的,所以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放慢誦讀的速度,并結合課后的注釋,在理解每一句的基礎上進行誦讀,這樣學生在每讀一遍都會產生新的感想,也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古文的理解,這也是語文學習中經常說到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一直是古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對古文的誦讀要側重于理解,而不是機械的背誦。在誦讀時,要注意幾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注意字詞的發音,古文中包括很多的通假字,古音字,在學生誦讀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發音給予糾正;另一個就是斷句問題,這需要教師做好示范,做好這一點有助于學生培養語感,更好地進入到文言文學習的氛圍,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 注意講解的準確性,理解古文內涵。文言文不同于白話文,有時古文中的一個字就會代表一層意思,古文也不同于古詩,古文比較重視前后文的聯系,所表達的意思也就更加連貫。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介紹古文背景,營造出文言文學習的氛圍,可以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和當時的歷史背景,這樣就可以很快地將學生帶入到學習氛圍中。其次就是全篇的概述,這個過程不要求學生對每個字詞都理解到位,只需對全文所表達的意思有著概括性的了解。在把握住整體之后,就可以對篇幅中的關鍵字、詞、句進行精確的講解。但要注意的是,講解的過程不能脫離文言文本身,應結合文章進行講授。再次,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文言文整段翻譯,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補充自身理解上的不足。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師生、生生間的互動,讓學生真實的理解文言文與白話文之間的差異,為后續的學習鋪平道路。最后在充分理解文言文每個知識點之后,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就能促使學生對于全文產生一個系統的理解,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整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加深對文言文學習的把握。
總而言之,提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水平應當圍繞著學生展開,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鼓勵學生多多誦讀,在講授過程中側重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言文的中心思想,相信做到這些方面,就能夠在提升教學水平、實現文言文教學目標上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趙慶敏.新課標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初探.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178-179.
[2]黃金.初中文言文學習興趣培養及教學策略研究.教師博覽,2018(2):1008-5009.
作者簡介:周斌,河南省信陽市,河南省固始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