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導入是初中數學新授課的第一環節,也是重要環節。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要體現數學學科特點,還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引發學生共鳴,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樂于思考,積極主動的參與探討,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高水平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本文通過分析課堂導入的方式,提出數學課堂導入需要注意的問題,以期為初中數學的課堂導入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導入;課堂效率
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欲望及其學習效果,與教師兩三分鐘的導語有很大關系。設計一堂課導入環節,對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主動接受程度有事半功倍之效。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因此,凡有經驗的數學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把它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
一、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幾種方式
(一)通過溫顧知新,導入新課
從教材編排體系看,每學科中的單元與單元、課與課之間,都是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講授新課時,需按照教材本身的內在邏輯關系,設計出聯系舊知識,提示新內容,承上啟下的導入,會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識的連貫性。也可以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法,用類比的方法引入新課。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以通過復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引導學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斷方法,培養學生的類比思想,讓學生領會學習數學的方法。
(二)通過設計聯系實際生活的問題,導入新課
數學知識比較枯燥,很多時候讓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沒什么用處。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學生的興趣點或目前比較熱門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培養其對數學的熱愛。比如,5月中旬是海陽本地櫻桃成熟的季節,結合市場行情設計一個有關櫻桃價錢的問題情景,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現實的密切聯系,挖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能把握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而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提出問題,造成懸念是實現這種“內心狀態”的手段之一。通過這種手段,能把學生吸引到待定的情境中來,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情緒高漲,興味濃厚。數學懸念情境本身對于學生邏輯,創造思維能力就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即使錯誤解答,學生也會從中受到教益。
(三)借助實驗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實踐出真知。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最不能讓人忘記的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學生應該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做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通過數學實驗來培養學生的能力,達到一定動手與動腦相互促進、相互印證的目的。在講授新知識之前,教師需提供相關的實際素材,并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總結,從而創設一個類似于數學家研究探索的模擬情境。啟發學生像前人那樣主動、獨立地探究和發現數學知識的形成及發展過程,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很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一位數學家說過:“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辦法使它們能看的見摸得著。”實驗導入新課更加直觀生動,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效果非凡。
二、課堂導入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數學課堂導入要簡潔、緊扣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所要達到的歸宿。是否實現教學目標,是衡量一堂課成敗的首要標準,導入一定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服務于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使之成為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必要而有機的部分。教師在進行導入時就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去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到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
(二)數學課堂導入要服從于教學內容,突出重難點
教學目標要通過教學內容予以體現,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體現在教師對概念、定義的表述,所作的論證,引用的事實、材料和語言表達等都要正確無誤,具有高度的科學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導入”時要精心設計、內容正確、方法得當、前后連貫、自然過渡、干凈利落、效果顯著,千萬不能觀點過時、牽強附會、前后矛盾、無的放矢、錯誤百出。導入,可能是新課內容的知識準備和補充,可能是新課內容的組成部分,也可能是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學習與理解。所以新課導入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進行設計。
(三)數學課堂導入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能開啟思維、誘發思考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體現。”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新課導入的設計要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要與學生的認識特點相適應,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又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初中學生,一般正經歷從直觀表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階段發展的時期。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時,宜采用形象直觀的、趣味性強的導入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實現環環相扣、滲透性教學。有意識地挖掘蘊含在教材里的隱性資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挖掘、體會、運用、領悟、內化和升華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
(四)數學課堂導入要形式多樣,不能千篇一律
生動有趣、精彩紛呈的新課“開門紅”對上好整節課關系極為重大,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狀態等。如果每次課堂的開頭都是:先回顧上節課的知識,再而轉到本節課的學習,如此的簡單和重復,會使學生感到乏味,降低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教師需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努力開發各種資源來豐富課前導入的技巧,就會像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使之產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
新課導入的藝術是一節課中最富有色彩,最有魅力的教學能力的體現。良好的課堂導入,以其方式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能夠營造積極有效的思維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在感受數學、學習數學中提升數學能力,成為學習的真正主宰者。
參考文獻:
[1] 周艷:《讀寫算:教研版》,龍源期刊網,2014年
[2]周啟文: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年
作者簡介:
姜妍琴(1981——),女,漢族,山東海陽人,現為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實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