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文
摘 要: 新時代,高等院校思政課程更有效地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高職院校同樣需要完成這個任務,促使高職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并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學習與踐行最積極、活躍的群體,進而成為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本文重點研究的內容就是以培養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高職思政教育課程的創新。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職教育 思政理論課 創新研究
時代的進步為青年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廣闊的舞臺,青年學生充分將自身價值展示出來,同時新時代給青年學生提出新要求,主要體現在青年學生擁有的各種能力與素質方面。面對各種新觀念與西方觀念的沖擊,青年學生不能脫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軌道,在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號召下,各高校的思政教育成了培養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工作成為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需要在這一方面適當創新,以此強化高職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確前進方向,盡最大可能成為一名建設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一、學習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一)一些網上錯誤價值觀沖擊學生的價值觀。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另一方面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些平臺上充斥著不良信息,沖擊著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種負面影響作用于高職思政教育方面,表現為對高職學生學習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一定沖擊。高職學生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會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很明顯的一個方面就是溝通交流,高職學生會使用微信、微博、QQ等軟件進行溝通,還會應用各種網絡設計平臺交流想法。這些軟件和平臺上可以傳播知識、共享資源、交流情感。政府已經明確指出要在其上傳播一些正能量、宣傳主流思想,以通俗的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實施時卻出現了偏差,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傳播平臺上,尤其是一些新興的自媒體傳播著不正確的價值觀,影響青年學生價值觀的樹立。
(二)一些錯誤輿論傳遞出負面能量。
社會輿論包括國家、政府、經濟文化、百姓生活等很多方面信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社會輿論提供了很好的傳播平臺,經過這些平臺的傳播,輿論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在大范圍內流傳,使得人們在更短時間內就能接收到更多的輿論信息。網絡平臺上傳播的輿論信息真假難辨,有一些事實真相被忽視,偏激情感得到不受限制的宣泄,一些青年學生容易受到這些負面能量的影響,不利于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
(三)社會發展下就業崗位對高職學生的需求。
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著較好的實踐應用技能,因此這些學生在就業后可以在短時間內成為用人單位的業務骨干。但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就業崗位對于高職學生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有能力,還要有素質。從整體上看,部分高職畢業生畢業之后對工作環境、升職空間、工資福利等方面很是挑剔,不能靜下心來投入工作。一些學生具備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高素質觀念,很多就業崗位恰恰非常重視這些方面。這就形成了矛盾的對立面。高職學生就業成為一個難題,在當前就業市場如此激烈的環境下,迫切需要對高職學生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以便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發揮自身價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光發熱。
二、思政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不足之處
(一)教育內容不夠突出,與實際生活有所脫離。
高職院校開展的思政教學課程理論性比較強,但是與實際生活的結合程度不是很強,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不是非常突出,因此,有些學生不易感受到此種價值觀的培養,也就沒能將這一價值同將來就業聯系在一起,也不能將自己的職業規劃清晰制定出來。
(二)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心理需求。
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能夠大大提升教學質量,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思政課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近些年,很多思政教師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創新應用一些教學方法,但是不少教師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狀態不利改善其教學效果。還有一部分教師的思政課程應用了新的方法,流于形式,學生的觀點想法表達不出來,不能有效地提升其學習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滿足不了當代學生心理需求,學生學習中的主體性顯示不出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激發,從而造成該課堂教育效用發揮不佳。
(三)教學效果不明顯,教育目標沒有全部實現。
高職思政課程的教學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各個方面素質得到發展,進而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為建設現代化社會做出一定貢獻。但是因為思政課程的局限,教育效果并不是非常明顯,教育目標沒能全部實現。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一些學生覺得自己學校的檔次不夠,出現了厭學情緒,對于學習抱著可學可不學的態度;高職學生對于一些事物的鑒別能力不強,還有一些高職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盲目地尋找職業。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高職思政理論課創新的基本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高職院校的思政理論課程重點在于將思想問題更好地解決,所以要更好地培養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從國內形勢和國外形勢及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疑點、難點、熱點問題出發,對教學內容做及時調整,將最新思政內容傳達給學生,做到常講、常新;另外還應該分析不同專業不同特點,做到對不同專業學生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便提升教學有效性。
(二)可行性原則。
思政理論課程中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熱點和難點問題的探討和反思、各種理論知識的傳授、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學生成績評定,或者對于各種新媒體的使用,思政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以便各個環節都有著高度的可行性,避免出現不適宜的問題。
(三)互動性原則。
學習并且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保持一種互動狀態,通過互動增強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目標。從教師方面看,應該擁有專業知識及良好行為,由自身示范感動學生,促使學生更有效地接納,然后才能效仿。從學生角度去看,在接納與效仿的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應該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從兩個方面促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弘揚這一價值觀,實踐這一價值觀。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高職思政理論課創新的路徑探索
(一)創新教學模式。
創新思政理論課程培養學生的價值觀,首先要創新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應該構建出“四位一體”的新模式,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到思政教材、進入到思政課堂、進入到學生的頭腦。具體可以這樣實施:參考專業課程教學方式,不再以教師為中心,不再以理論教學為重點,將傳統課堂教學、數據課堂、實踐課堂、專題課堂融合在一起,在教學方面形成“四位一體”的新模式。
1.傳統的課堂教學
思政理論課程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千萬不能忽視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課堂教學可以將價值觀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流意識,促使其全方位地理解這一價值觀,奠定堅定的理論基礎。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觀念做深入分析,幫助學生對其有深入理解,知道其是主流意識形態在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價值追求的具體表現。充分發揮出馬克思主義知識的理論支撐作用,傳播的思想精髓是中國傳統文化,將學生日常生活作為媒介,對這一觀念做深度剖析,做到講活、講深、將透,深入學生心靈,以此彰顯其魅力與優勢。
2.數據課堂教學
當前已經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各種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思政理論課程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構建“互聯網+”的思政課堂,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思政教師應該對各種數據資源充分利用,對教學模式做適當創新,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圖片、視頻、音頻等不同形式的數據信息資源;嘗試微課教學模式,實行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構成同教材適宜的價值觀教育,轉變原來靜態和枯燥的理論教育狀態,將教材內容和教育內容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其的理解。
3.實踐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結束之前,可以為學生布置下堂課需要完成的實踐活動,布置任務,提出相應要求,然后在下一節課帶領學生完成實踐任務,課堂上進行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以便提升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效用。比如可以組織一些知識競賽,核心價值觀念主題演講活動等,強化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加強核心價值觀實踐體會。
4.專題課堂教學
思政教師應該以某一個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組織課堂教學,切入點應該是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當前形勢和政策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凝練這一價值觀的思維邏輯、現實依據、生活意義等,從而構成一節專題形式的課堂教學。
(二)優化豐富教學內容。
思政理論課程培養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創新,需要對教學內容做進一步優化與豐富,理論課程總線索設定為學習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方面的創新關鍵點在于課程知識體系的建立,深入把握原有思政課程知識,找到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的切入點,對教學內容做有效優化,并做適當豐富,達到重點講透和全面貫徹的標準。
比如,高職思政基礎課程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其知識體系構成為:一條主線、一種精神、兩種素質、開展“五觀”教育,進而培育“四有”新人。體系的具體內容分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思想素質、法律素質;法律觀、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對于這門課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融合,可以這樣進行,重點簡述緒論第三節,將核心價值觀在各章節教學中全面貫穿。抓住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和靈魂,在教材第一章理論教學關于理想信仰的教育中,有機融合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內容及社會層面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內容;將教材中第二章關于“民族精神”和“中國精神”的內容與個人層面價值目標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進行結合;把教材中踐行和傳播正確人生價值觀及第四章中踐行和傳播正確道德的內容與實踐和傳播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最后把教材中法律部分的內容,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內容有效融合。
(三)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思政教師應該學會應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課堂上掌握住話語權,提高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創新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探究的教學方法、案例講解的方法、小組活動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增強其學習主動性,新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出引導作用,掌握課堂發言主動權,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中主流思想意識的地位,教師要大膽地反擊西方表面人權主義,揭露出其本質,對案例中表現的輿論觀點做深入分析,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形成穩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組織更多實踐教學活動。
想要讓價值觀發揮出真正的作用,只有經過實踐,才能更好地對其感知,從而領悟該價值觀。因此,理論課程的創新還應該重視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將核心價值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融合,實踐可以這樣實施,發揮出學校團委和學生會及社團的組織集合作用,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在業余時間組織更多的好人好事活動;還可以在學校各種宣傳欄、走廊宣傳名言警句和成功人士的事跡,以此宣傳主流價值觀,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或者以學校為單位聯合社區組織實踐活動,服務老人和社會調查都很好。
綜上所述,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高職思政理論課實施創新教學,應該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多方面著手,充分考慮當前學生的心理需求,運用各種可以運用的技術,遵循一定創新原則,進而強化高職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史新松.德育牽手美育——也談高職思政理論課程德育實踐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6(34):136-136.
[2]賈振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思政課理論教學探析——以《概論》教材為例[J].新西部,2016(22):166-167.
[3]朱建,王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職思政課教師問題意識教學的著力點和方式方法[J].新絲路,2017(22):96-97.
[4]張紹禹,彭國剛.高職思政課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以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學園,2016(2):10-12.
[5]李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律觀教育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高教學刊,2016(15):221-222.
[6]龔翠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高教論壇,2017(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