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艷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要不斷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愿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經常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體會自主探索的樂趣,從而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教學;自主探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一目標使“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性學習”成了這場改革的一個亮點。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愉快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索動機
好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習質量。教師要把關愛、激情、微笑、信任、寬容帶進課堂,以樂觀向上,充滿激情的導語和現代教育手段等,創設與學習有關的愉悅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探索動機。
(一)創設生活情境,從日常生活入手
教學中,教師應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發現數學。例如,在教“從買布問題說起”、“地磚的鋪設”、“銀行的利率”、“股市走勢圖”、“打折銷售”、“怎樣處理廢電池”等內容時,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又如,在學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內容時,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去說明。這樣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使學生初步了解了用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到了所學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了自己主動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去概括、抽象、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積極投入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師不僅自己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而且要善于利用教學中產生的課程資源創設問題情境,形成問題意識。“問題解決學習”中的數學問題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障礙性,即學生不能直接看出問題的解法和答案,必須經過深入的研究與思考才能得出其結果;二是可接受性,即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愿意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來解決。因此教師要善于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脈絡;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學生的發展規律來創設“問題解決學習”中的數學問題,從而激發起學生主動探索的強烈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解題策略。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自主探索中,形成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全面發展的動力。
(三)創設成功情境,激勵再次參與
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成功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感官參與,運用所學知識,分組解決問題。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再次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中。學生不但學會了所學知識,而且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從而不斷地參與新知識的探索。
二、發揮教師導學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教學模式,不僅要求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同時要求教師要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求把傳統的“教師”變為“導師”,傳統的“教學”轉變為“導學”,要成為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建設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時,更應注重指導,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怎樣選擇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目前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或不知如何學習的現狀下,教師的導學作用對加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尤為重要。
(一)引導主動參與,是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有效途徑
美國華盛頓國立圖書館墻上寫有三句話:“我聽見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見了,就可能記住;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見,親自實踐、親自參與是何等重要。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學生生命整體的體驗和發展過程,因此,教學中教師就應十分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這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去體驗數學、感悟數學、領會數學。
(二)重引導遷移,促進學以致用
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遠程教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打破了教育的封閉狀態,突破了教育的時空界限。由于教育環境的變化,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源泉。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發現問題,并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使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向更高階段、更深層次發展。
三、積極評價,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不要由教師壟斷,應讓學生對學習上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后,教師可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就會進一步形成。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多肯定、多鼓勵、注重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并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于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小結
數學教學活動中,只要科學地引導,不斷深化課堂教學創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活動,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能得到培養,創新精神得到較大提高,解決數學的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慕菊等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楊開城,李文光.教學設計理論體系構想[J].教育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