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梅
摘 要:新的課程改革中,教師是課程改革最重要的實施者,教師對課改精神體悟深淺與否,課程內容傳達生動與否,直接關系到課改實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來進行。
關鍵詞:數學課堂;效率;教學語言
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的信息載體。因此,教師語言表達方式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情感直接牽引著學生的感情,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那么怎樣才能運用好課堂教學語言呢?下面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語言親切,富有情感性
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古人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中,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對待學生,語言都應親切,富有情感。尤其是學困生,更應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上進心,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從而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當然,表揚、鼓勵都必須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師如果對學生的錯誤過多地批評、諷刺,那就會使學生失掉學習數學的信心,由厭惡數學老師到厭惡數學學科,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失敗。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非常注意這一點,有時他一眼就能看出學生的計算錯誤,但他還是以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調、慈樣的目光和學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學生回答問題時,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別人差”、“你也許課前忘了復習,若課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夠回答的”等,這樣做到了多鼓勵,少指責;多進行正面指導,少板起面孔訓人,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有積極性,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二、語言精煉,具有準確性
所謂語言精煉,即在課堂教學中用最少的語句表達更豐富的內客,放心大膽地讓學生思考、討論、猜想、總結,教師的語言只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提高效率。數學教師對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不應使學生發生疑問和誤解。教師應做到兩條:一是對概念的本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透徹的了解,如增加與增加到,除與除以,切線與切線長等不能混為一談;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授課,不能隨意改造定義、定理。
講課語言繁瑣,面面俱到,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理解知識間的聯系,更不利于發展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語言精煉并不是單純地削減語言的數量,而是要提高語言的質量,這就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分化難點。
三、語言生動,確保通俗性
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要通俗明白,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用形象化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一般地說,對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要精心錘煉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數學教學偶爾出現幾句詩情畫意的語言,效果更是不同凡響。追求語言的生動、通俗,但不要出現粗話,臟話,而應該是文明、規范、高雅的語言。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數學內容又可以憑借十分生動具體的材料作原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尚處于“開放期”,他們純真、活躍,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善于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簡明扼要的口訣、膾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滿時代氣息的語言,把教學內容講得生動、通俗,學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四、語言科學,具有知識性
初中的學生大部分缺乏學習自覺性,難以堅持課外自學的習慣,課堂自然成為他們用來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的課堂語言教學目標明確,滲透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是學生定向思維的主要導向。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具有高度的知識性。同時隨著學生知識面的加寬,以及學科內容的相互滲透,課堂上的內容往往會引起他們對跨學科或課外知識的聯想,并在課堂上向教師質疑。比如數學教學中會涉及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問題,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對專業知識進行不斷深入的鉆研和理解,還需要不斷學習掌握課外新知識,以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讓學生感受到你那圈“智慧光環”,力求準確地應對每一個問題,這樣不僅樹立了形象,而且讓學生感到延伸和拓展,以加強對40分鐘課堂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五、語言幽默,富有趣味性
數學教師的語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二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課堂違紀同學心悅誠服;三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量,教給學生理智,學生會產生會心的微笑,獲得美感享受。
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如講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對于不能與x軸、y軸相交,可以說“不能穿越”,這樣抓住問題的要害,利用幽默而風趣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刻板地教學好得多。
當然,不是所有引人發笑的都是幽默,教學語言幽默應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悟教師的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知識。也不能為幽默而幽默,如果脫離教材的內容和實際需要,一味調笑逗樂,那只會給學生以粗俗浮夸之感。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手段,它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緊密相連。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
參考文獻
[1]于新華,王新兵,楊之.對“數學教學效率”研究的幾點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6(01).
[2]王光明.重視數學教學效率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數學教學效率論”課題簡介[J].數學教育學報,2005(03).
[3]陳繼忠.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思考[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04).
[4]賴軍生.如何激活農村高中數學課堂[J].新課程(下),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