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把理論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提升學習效率。本文主要講述了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以及應用原則,并重點探討了采用案例教學的具體措施,旨在通過案例教學的充分應用,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法制觀念,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案例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理論性比較強,內容比較枯燥單一,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老師帶領學生梳理一遍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然后畫出重點讓學生背誦。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教學效率不高,而且不能達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因此采用案例教學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成效,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法制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選取案例的基本原則
(一) 具有明確的是非立場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法制觀念。因此,初中老師在選取案例教學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案例要起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教學案例要充分體現正確的道德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準確判斷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知道什么行為該做,什么行為不該做。只有具備明確的是非立場的教學案例,才能幫助老師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并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 貼近實際生活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主要是為了指導學生日常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老師在選取教學案例的時候,要注重貼近實際生活,案例中涉及的情景要與學生的身邊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案例教學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學生熟悉的情景的展現,讓學生與教學理論聯系起來,從而能夠更加快速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因此,老師選取的教學案例要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真實地反映實際生活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才能真正學到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 適應時代發展要求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也相應地做出了一些調整。我們的實際生活也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遇到的實際生活問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老師所準備的教學案例也要緊隨時代的發展變化,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的改變做出新的調整。老師要時刻關注社會和身邊發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通過提煉和教學理論相結合,作為新的教學案例指導學生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當代的道德與法治具有充分的了解,進而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二、 案例教學法的實踐意義
(一)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理論知識比較多,內容比較單一枯燥。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只是給學生畫出重點,然后讓學生自行背誦。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達不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增加的老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活躍了課程氛圍,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樣,更加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案例教學法,能夠讓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成功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二) 體驗式教學
案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案例進行思考,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領悟,并通過體驗式的教學,能夠更加理解生活中哪些行為該做,哪些行為不該做。
三、 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一) 案例設計要有針對性
在課前的案例設計對于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選擇教學案例的時候,老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選取案例的主題。此外,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能夠引起學生注意力的經典案例。更加重要的是,案例的選取一定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并能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在案例設計中,要有一定的生活情境和人物設置,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深切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和人生哲學,才能更加良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 引導式教學
“學而不思則罔”。為了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老師不能僅僅止步于案例講解,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行思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在案例講解中,老師可以根據案例的內容,對學生提出問題,引導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思考中培養自身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老師在講解“驕傲與謙虛”的主題課程的時候,可以選用“坐井觀天”的案例。讓學生通過這個故事領悟到,驕傲會阻擋我們的眼界,限制我們發展的步伐,只有謙虛才能助推我們不斷進步。
(三) 組織學生課后總結討論
在課后,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領悟,老師還要注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總結。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對案例和整個課程的理解和看法。同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展開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樹立學生正確的法制觀念。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案例教學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并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樹立法制觀念。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按照案例選取的原則,選擇符合教學目標的案例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在提升教學成效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項賢聰.淺談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11):62.
[2]楊倫峰.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31):56+58.
[3]王文喜.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7(10):70.
作者簡介:
柴瑞林,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