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仕華
摘 要:語文是以書面語言作品為媒介,以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包括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民族文化素養等綜合素養并形成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為價值取向的基礎性教育課程。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語文是每個人在其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都必須接觸到的知識,人的發展與其語文素養的高低有著十分重大的關系,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每個人接受知識的基礎,那么,本文將對小學語文中的拼音和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等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小學拼音和識字寫字教學
(一)漢語拼音教學
1.加強聽讀訓練,打下堅實基礎。聽說讀寫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能力,小學低段的孩子由于手部關節尚未發育完全,對于他們來說,聽讀說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環節。
2.打造情景教學課堂,提升課堂有趣性。教師在教學漢語拼音字母時,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字母的發音或形狀特點,聯系生活,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這一幅畫面。以這樣的形式導入新課,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培養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3.與識字、閱讀相結合,在應用中鞏固記憶。在拼音教學中,大量拼讀音節的同時,帶出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而筆畫簡單的漢字讓學生識讀,這些漢字只讀不寫,學生因經過多次見到便能達到識記,在拼拼讀讀的過程中規范的詞匯量增加了,拼音熟練了,漢字也認識了。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1.順口溜識字法。首先,依據字形進行分析性編寫,再次,也可依據字形特點進行歸類性編寫。總之,這種方法增加了識字的趣味性。
2.游戲識字法。可以通過找朋友、摘蘋果、考考你、開火車、轉轉盤、編謎語等方法將識字融入各種各樣的游戲中,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3.故事識字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講故事的途徑去教學生字。比如,在教學“滅”字時,教師說:“發生火災時,我們要用水去滅火,所以滅字上面有一橫。”這樣一講,學生就能牢牢記住了這個字。
4.對比識字法。教師在教授識字時,可將兩個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對比。如,“拆”和“折”字可這樣講,我在拆快遞時借助了工具,而我在折紙的過程中沒有用到工具,所以,“拆”字的那一點就是我們的工具。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區分形近字了。
5.生活識字法。教師可利用校園文化、各種實物、圖片、廣告牌、車站牌等資源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明白漢字就在身邊,培養他們時時刻刻識字的好習慣。
(三)小學語文寫字教學
1.以身作則,加強教師的示范作用。在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具有向師性這一特點,將孩子們的模仿能力發揮到極致。在寫字教學時,教師需要利用田字格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演示每個字的結構,這樣學生才會對某一個字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2.細心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的時候,教師要來回巡視,仔細檢查學生的書寫習慣,包括寫字時的坐姿等,如若發現錯誤,需要立即糾正。良好的習慣要在每一節課中耳濡目染,要在漢字識寫的實踐中慢慢養成。
3.靈活施教,激發學生寫字興趣。首先,教師可利用新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可以舉行書法競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再次,可利用佳作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最后,可以講述名家故事,提倡勤學苦練。
4.評價有效,提高寫字教學效率。教師在批改學生的家庭作業時,要做到有效評價,即不能敷衍了事,必須要把作業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好的地方都指出來,并且要落到實處。比如,某一個字是拼音不對還是結構不對,均要一一指出。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有效發揮主導作用。以教材中的文章為例,明確每一篇文章的要求,學會用有效的閱讀方法去理解、揣摩字詞句的意義。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
學生是課堂上學的主體,他們的情感體驗需要在課堂上得以滿足。文章的賞析和品讀要融入學生的真情實感,使他們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加強教師的指導地位,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教師在引導過程中不要過分追求求同取向,而忽略了學生閱讀思維的個性差異,教師要做的是適當地指導、引領、點撥。
(四)拓展課外閱讀,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氣氛
環境陶冶對于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單純地局限于課本上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首先要喜歡讀書,創造一個書香校園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讀書的欲望。
三、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一)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習作資源,靈活生動的組織課堂,將作文命題方式多樣化,還要重視交流和分享,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重視習作的生活化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然后讓學生們走出課堂,體驗生活,讓他們用心去感悟,并且用筆記下點滴。習作來源于生活,學生只要有了豐富的體驗,習作對他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三)倡導習作的個性化
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引導他們在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孩子天生就是一個想象大師,習作不能夠局限了他們的思維,相反,要將他們的心門打開,鼓勵學生用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去表達他們心中的想法。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習作技巧
從小學低段到高段,教師要逐漸培養學生收集材料、組織材料、語言表達、習作修改的能力。
(五)促進閱讀與習作相結合
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味語言的運用,在閱讀中積累寫作材料,提高寫作能力。讀與寫的結合,能更好地讓學生手腦并用,讓教師的教學更有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近年來快速走進課堂,走進廣大師生,教師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課堂上,以克服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但又不能讓現代教育技術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始終要秉承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