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摘 要 數學特有的精確性、嚴謹性要求數學閱讀必須要認真細致,對每個句子、每個名詞術語、每個圖表都應細致地閱讀分析,領會其內容含義。數學閱讀是學生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但很多教師忽視了對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也認為閱讀數學教材無非就是看看結論,背背公式。學生閱讀例題時不會運用自學符號,在思考解題時不會進行旁注。這些都說明學生不會數學閱讀,更不懂課本中思考題對解題的導向作用。
關鍵詞 數學閱讀;新媒體時代;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051-01
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清晰的認識到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是描述科學的語言。數學閱讀是指圍繞數學問題或相關材料,以數學思維為基礎和紐帶,用數學的方法和觀點來理解、獲取知識和感受數學文化的學習活動。數學閱讀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語言符號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同時,它又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象、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識過程。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本文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一、數學閱讀現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數學閱讀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多么重要。然而,目前學生數學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高,閱讀興趣不濃,老師對數學閱讀重視不夠。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通過自己閱讀數學教材,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轉述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常常是老師反復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一本書快講完了,而學生仍沒有掌握多少,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學效率低下。部分學生在平常作業和考試時,根本沒仔細把題讀完,只是根據平時的做題經驗“想當然”的理解后作答;又或者在讀題的過程中,添字、漏字,關鍵性詞沒有注意到,理解錯誤。老師批改后講解,將題目讀一遍,有時甚至讀到一半時,他們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二、小學數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問題要精辟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富有啟發性。我們可以通過呈現與學生原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2)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在數學概念方面的閱讀能力。例如在進行長方形周長教學時,筆者沒有“逼迫”學生去背誦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筆者在多媒體中設計了一個長方形的跑道,并設計了一個卡通狗在上面跑一圈,卡通狗說: “我正好跑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當播放完這一內容后,請學生去判斷卡通狗說的周長是什么,學生因為直觀看到了,很快就會有學生說: “就是一圈唄,因為它在跑道上跑了一圈。”還有學生說: “是正好一圈,我看到它起跑的地方有一個圓點,跑完后又停在這個圓點上。學生通過分析最終將長方形的概念確定了下來,并且大部分學生當堂課就將這一概念記住了。筆者在這一過程中沒有要求學生去背誦,只是以多媒體進行呈現,引導學生對多媒體中的數學內容去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了,也自然就容易記住了。可見其可有效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3)拓展內容,培養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教材,不僅可以學習知識、探索規律、鍛煉思維,還可以通過數學圖形和數學規律感知無窮的數學美。此外,作為課外數學科普讀物(包括數學史、數學學習方法、趣味數學及數學專題講座等),作為讀者開闊數學視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是不可缺少的閱讀材料。拓展閱讀內容,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提高閱讀能力。
(1)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的過程是學生逐步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發展、自學能力提高的過程。要求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質疑使學生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來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些為什么,思維的深刻性隨之得到培養。事實也是如此,質疑使學生創造性地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比較。比較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使學生新舊聯系,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目的。比較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同類題目的比較,也可以是新舊知識的比較。常用的比較方法有同中求異法和異中求同法。通過同中求異讓學生明白,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許多舊知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新問題。通過異中求同可以讓學生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問題雖然是千變萬化的,但是有很多問題有著共同的規律,有很多知識具有內在的聯系。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小學數學課程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關鍵。因此,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的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佟瑞玲.新課程標準下數學素養的培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