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佩明
摘 要 學困生轉化工作一直以來是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農村學校的學困生中,留守兒童占絕大多數。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從孩子、家長、學校三個不同角度闡述了作為農村基層教師應如何“精準扶困”的具體做法,努力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育農村留守兒童學困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德育教育;轉化留守兒童學困生;愛心;交心;用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110-01
學困生轉化工作一直以來是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農村學校的學困生中,留守兒童占絕大多數。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要關心留守兒童”“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十九大報告會上,教育部陳寶生再次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梢娹r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因為它關系國家未來的發展。作為農村基層教師應如何做到“精準扶困”,引導他們——留守兒童學困生,身心健康成長?我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給孩子愛心
留守兒童學困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本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長期缺少父母在情感上的關懷,在思想上的幫助,在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個性與心理發展逐漸偏離健康發展的軌道。在學習方面更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基礎薄弱,能力低下,且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封閉的心理。作為教師要向他們傾注更多的關愛,經常與他們交流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想法,使他們在潤物無聲中感到老師勝似父母、學校勝似家庭。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習動力、增加自信。如:在班級宣揚人人平等理念,有意識地表揚他們在某些方面的長處(如關習集體、熱心助人、文體專長等),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分層設定目標,讓學困生償到達標的甜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記得:班上的小杰四年級時曾是全校公認的最調皮的孩子,他天天欺負小同學,威脅別人給錢,搶人家的東西,偷騎共享單車,課堂上經常搗亂、不完成作業,每次見到他總是嘴角圍了一圈紅紅的東西,那是剛吃完街邊5毛辣條留下的痕跡。后來了解到:小杰的父母感情不和,長期在外地城市打工,對小杰生活不聞不問,小杰只能跟著年邁的爺爺生活,家庭的特殊,使他的性格變得放蕩不羈,逃學曠課是常事,有時晚上在街上游逛,也不回家過夜。為了幫助小杰,我制定了一個“愛心”喚醒方案:找出原因(家庭)——同伴互助(友愛)——交流談心(交心)——表揚鼓勵(信心)——嚴寬有度(明理)——鞏固強化(恒心)。經過半個學期的耐心關愛,小杰有了很大的進步,基本自覺遵守紀律,完成作業,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雖然不是每次都主動發言,但不再隨意搗亂,偶爾還能為小組取得加分呢,逐漸得到同學的接納與認同。
二、與家長交心
隨著農村城市化的發展,與城市學校相比,郊區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占有更大的比例,且這個區間的學困生人數也在不斷增長。作為教師,我們應加強與家長(或監護人)的溝通交流,雖然他們不在當地,但我們可以通過電話、網絡等多種形式真誠地指導他們轉變觀念,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必須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讓家長要定期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加強與孩子的親情交流,經常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及心理變化,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期望,理解家境與現狀,找到積極向上的原動力,才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三年級的小進,是一個很帥氣的小男孩。下課時精力旺盛,貪玩愛動,上課卻總是無精打采,垂頭喪氣,經常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不理想。盡管科任老師課后也特意輔導他,但收效不大。大家都替意識地把他劃入后進行列了。但有一天,我敏銳地發覺小進好像換了個人似的,作業寫得特工整,課堂上小眼睛閃閃發亮,特別有神。我及時表揚了他的進步,當時他小臉往上一揚,自豪地說:“我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后來通過家訪,了解到原來小進的父母在他6歲時開始就一直外出馬來西亞打工了,要隔一兩年才回來一趟,他寄居在舅舅家生活,舅舅整天忙于生計也無暇顧及他的學習,所以小進在學習上是完全放任自留的。于是我立刻聯系到小進的父母,反映了孩子的情況,并約定他們每個星期五與孩子通電話聊聊天,希望他們盡量有一方能留在孩子身邊親自照顧,陪伴孩子成長……此后,小進經常來告訴我:“老師,我媽媽說……我爸爸……”他似乎找到學習的動力——父母的關愛與鼓勵,上課專心多了,有時還主動舉手發言。
三、促學校用心
學困生轉化工作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學校方面應高度重視,調動團體的力量,教育合力,共同合作,積極開展相關活動讓這群特殊的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多方面的關愛,將學困生轉化工作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落實于課堂內外。
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建立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機制,并納入班主任工作考核,做好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校內安全監管,定期與他們的父母及監護人溝通,開展相關活動,增強他們的歸屬感。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留守兒童往往都是生活在親情真空中的孩子,留守兒童中的學困生轉化更是我們扶困工作中的“硬骨頭”,它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新時期學困生轉化工作中,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信心、愛心和智慧,就能想出更多的辦法,讓他們真正享受到公平的教育,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取得長遠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