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興
摘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我國的教育事業也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已經逐漸加強對于網絡技術的運用,力求為學生尋找出更多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到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慢慢的向開放式教學轉變。本文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開放性教學的實施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制;開放性教學
教育體系的改革使得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也逐漸的發生變化。開放性教學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科學、平等的教學模式。在素質教育的時代下,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對于學生能力和人格的培養。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就不應該只局限于對教材內容的講解,更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在初中的道德與法制的教學中采用開放性教學的模式,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平臺,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1.在開放式教學的課堂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是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結合體。在道德與法制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思想水平,并可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與約束[1]。為了將道德與法制課程的作用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學生能夠主動的融入到學習當中,才能夠促進開放式教學的順利進行。
在開放式教學的模式下,教師要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但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適時的指導,幫助學生即使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對知識由更透徹的理解。只有教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夠促進開放式教學的順利進行。
2.開放式教學的有效實踐策略
2.1利用信息設備,創設教學情境
現階段,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學校的教學中,為了能夠促進開放性教學的順利實施,教師應該加強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2]。教師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擴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場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教材中關于《珍惜時間》的學習,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魯迅先生的相關事跡,讓學生了解魯迅是如何節約時間的。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與珍惜時間有關的資料。通過自己動手收集和視頻的觀看,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節約時間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列舉案例法,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對于知識的講解一般都是完全的按照教材進行。而開放式教學模式則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擴寬學生的視野。列舉案例的教學方法是開放性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列舉案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為學生尋找生活中類似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列舉詹天佑的例子。在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和樂于助人的精神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雷鋒、郭明義等人的故事,并讓學生進行討論[3]。在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可以輕松的學習到知識。
以人教版教材中關于遵紀守法的學習為例,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選取部分學生違紀的案例進行分析。比如,在湖南的一所學校內,校園寢室內嚴禁使用大功率的電器,但部分學生并沒有遵循學校的規定,私自在寢室使用違規電器,最后造成寢室失火的事故。通過對這一實際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遵守校規校紀的重要意義,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按照學校的規定對自己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與規范。通過列舉案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更直觀的了解到紀律的重要性,進而促進開放性教學的順利進行。
2.3利用辯論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受到影視教育的影響,教師對于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教師不愿意花費時間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一般比較枯燥,這也就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4]。而在開放式教學模式,則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辯論賽的形式對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
比如在學習時間觀念的相關知識時,或許有部分的學生認為守時的意義不大,感覺只要遲到的時間不是太長,就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讓學生在相互的辯論中探索出決絕問題的方式。另外,在學生完成辯論之后,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的辯論成果進行評價,并指出學生錯誤的觀點,幫助其分析錯誤的原因,讓學生能夠在辯論中吸取經驗,進而加強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5]。
2.4利用模擬教學法展開教學,增強開放性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給出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堂活動。比如在學習我國的法律法規的課程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室模擬成一個法院現場,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律師、原告和被告等。讓學生通過對于法庭審判現場的模擬,來了解相關的法律規定。在學生進行模擬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的給予學生指導,針對學生在事件中沒有考慮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詳細的解析。通過這種模擬演示的開放性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事件當中,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制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開放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充滿樂趣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融入到課堂的學習氛圍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列舉案例法、辯論法、模擬教學法等方式展開開放式的教學,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改變,來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環境與氛圍,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仲米霞. 探討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開放性教學的有效實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31):2-2.
[2]臧柳成. 探究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中的策略探討[J]. 考試周刊, 2017(84):81-81.
[3]閆耀杰. 初中《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學方法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 11(20).
[4]周篤剛. 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實效性的措施研究[J]. 好家長, 2017(66):15-15.
[5]倪振英.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 中外交流, 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