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甲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與創新教學元素有機融合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調整課堂的引導方向,強化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究機會,鼓勵學生深入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走上一條全面發展的創新之路。讓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能取得地理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初中生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特殊思維方式,教師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時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充分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以促進他們階段性成長任務的優質完成。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實踐;策略;研究
引言:
初中地理學科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生缺乏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遇到困難、復雜問題常常表現的十分迷茫。部分教師始終沿用一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學習理論知識,時常忽略學生是否能夠真的理解與消化,師生關系不夠和諧,教學效率明顯不高。鑒于此,教師就要不斷研究新的方法,探索新的途徑,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將學生思維充分的活躍起來,針對重點、難點、關鍵點內容進行有效指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師的長期努力與奮斗。
一、明確教學目標,課堂引導教學
設立目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學生有目的的完善自我、有意識的發展自我的有力保障。要想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學目標的確立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關鍵。通過目標引導教學,不僅不會使學生衍生嚴重的抵觸情緒,還會大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節省時間,確保后續人才培養計劃的順利實施[1]。如在教“海陸的遷移”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實例讓學生明確海陸是變遷的。那海陸為什么會發生變遷呢?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知道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詳細介紹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并讓學生試著用這些理論解釋一些地理現象。這樣通過關注現象提出問題、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海陸是變遷的和海陸為什么會變遷。學生能在這堂課開始關注自我“問題意識”的培養,使自己成為一個善于觀察生活有思考意識的人,學生依靠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分析能力,結合教師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決自己所產生的疑惑,能夠科學的解釋“海陸為什么會變遷?”
二、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造性
初中生要真正的學好地理,首先就要學會如何畫圖,因為各個學科之間都存在著連帶性,所以我們可以把枯燥的地理課轉為美術課,在大致的構圖中去尋找每個國家的位置,用彩色的筆做上標記。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會感到十分輕松和快樂。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達到這一步很重要[2]。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章節,選用不同的方式,有時音樂可以調節一定的教學常規,保證教學有序地進行,保證新課改課堂教學有效實施。中學地理經常被安排在下午上課,學生經過上午的學習已經比較疲憊,容易出現部分學生走神、好動的行為,我們不妨穿插一段音樂,如講“印度”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我們不妨在引入新知前給學生放一首《天竺少女》這首歌曲。這首歌曲是《西游記》中最具有風情的!書中還描寫了很多西域風俗民情,尤其是對天竺國的描寫,西方的神秘面紗下還帶有一些中國的風俗特色。據史料記載,唐僧取經的目的地是印度,也就是《西游記》中的天竺國,進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同樣在枯燥無味的教學中,以興趣為引擎,音樂插入部分學科課堂,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部分學科課堂成功教學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它的產生與人的需要有著直接的聯系。
三、地理游戲帶入,激發學生欲望
把游戲巧妙地引進課堂,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快樂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3]。如在學習“34個中國省級行政區域”時,我采用拼圖游戲、分組拼圖比賽的教學方法。在課前,先布置學生買來拼圖模型,并先進行拼圖練習。上課時讓學生先同桌互比,再進行前后桌比,讓輸方向贏方說一句贊賞佩服的話,最后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評比出成績最好的兩組在全班進行表揚。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為了獲得拼圖比賽的勝利,他們不斷地觀察、討論、思考、練習,同學間進行分工,分配某同學負責哪幾個省份,共同合作完成整個中國行政區劃的拼圖,取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結合生活實例,展開有效教學
初中地理課本中所講到的知識,也有很多的理論性比較強,且不利于一些基礎較差學生的深入理解[4]。如果地理教師能夠將這些教學內容和顯示生活場景結合在一起,不但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于相關課本知識點的深入理解,而且也將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如在教學“交通運輸業”課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乘坐過的交通工具,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區別。借助實例活躍學生的地理思維,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結語:
總而言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化教學,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從而喜歡你的地理學科,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相信只要我們地理教師把好備課關,把好上課關,并做好課后反思,就一定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秀斌.初探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7(06)116-117.
[2]胡麗娟.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6(10)294-295.
[3]李曉清.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03)41-41.
[4]顏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5(0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