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對于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時,除了要傳授學生必要的知識及技能外,也應將核心素養作為導向,培育其健全的人格、促進其的全面發展等,以將政治教學的內涵及價值發揮到最大。基于此,身為一名政治教師,一定要積極地落實這一要求,有效地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運用正確地授課方法等,以在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為高效課堂的構建起到推進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通常情況下就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適用于社會發展及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及必備品格,這一概念的出現,也為高中階段的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核心素養的內涵有一個全方位地理解,并要將其作為導向,來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在展現學科價值的同時,也使自身的教育能力及綜合水平等得以相應的提高。
一、 高中政治教學中有關于核心素養的內容
(一) 法治意識
高中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育學生們的法治意識,可以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依法治國的重要價值,并使其認識到依法治國是我國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首要要求,使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合理地行使合法權益,并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法律意識、思想道德等,使其成為法治的捍衛者及遵守者。
(二) 理性精神
通過理性精神的培育工作,可以使學生運用一些理性的標準,來選擇及判斷行為,可以堅守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我國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等,并樹立起敢于質疑、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對于其的健康成長及綜合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三) 政治認同
政治教學實施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理性及情感上對政治形成一種認同感,不單單要掌握好政治理論,也應使其了解政治成就,構建共同理想,從而有效地增強政治基礎,以為我國的未來發展積蓄力量。
(四) 公共參與
對學生的公共參與這一意識加以有效的培育,可以使高中生們擁有一個更加積極、陽光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并秉持著理性的原則及態度深入到社會中去,主動地承擔起公共責任,不斷地強化自身的使命感及責任感等,以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一分力量;而在經濟這一層面上看,也要求學生能夠靈活性的運用好理財知識,善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解決實際問題;而在文化方面,則要讓學生清晰的辨別出腐朽文化與先進文化,并能夠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加以自覺性的弘揚和繼承等。在哲學層面,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所學,及時有效地利用在現實生活中,比如學習中、工作上、人生選擇的時候等等。
二、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研究
(一) 創設教學情境,增強政治認同
在增強學生政治認同感的過程中,除了要做到內化于心之外,也要外化于行,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從而帶給學生更多的感染力及體驗感,以在實現政治認同的同時,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價值最大化地展現出來,使最終的授課效果得以升華。
例如,在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組織作用,引導學生對會議活動進行模擬,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分配好角色,比如,主席團、總理、一府兩院、各大代表團等。在這其中,教師也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并進行及時地引導及點撥,保障情境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下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驗感,使其結合教材知識,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及理解等,不僅深化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使其的政治認同感得以提升,以將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發揮到最大。
(二) 實施合作探究,形成法治意識
要想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也可以組織其進行合作探究,并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學習當中,以在幫助其理解知識的同時,也使其的核心素養得以相應地提升。
例如,在講解“權利的行使”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講一些由于貪污而被剝削權利或觸犯法律的案例,以增強其的法治意識。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適當性的設問,比如“為什么要依法行使權力呢?”“政府權力究竟需不需要監督?”,等等,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討,并得出觀點及結論,進行一一闡述。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施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識等得以強化,也能夠使其自覺地成為一名懂法遵法的優秀公民,將核心素養及政治教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三) 展開辯論活動,培育理性精神
為了更好地培育學生的理性精神,教師也可以將辯論活動有效的引入到政治教學當中,通過獨立探究、分組答辯及合作探討等模式,以增強學生的辨別能力,使其可以明辨是非,使其逐步地形成一種理論精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選擇辯論問題時,應選擇一些具有可辨性、爭議性的話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得辯論活動得以順利、有效地開展下去。
例如,在講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選擇這樣一個辯題:目前,貸款買車、買房的現象已經很普遍了,那么這種行為屬于“超前消費”,還是“適度消費”呢?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觀點,劃分為兩組,開展辯論活動。在這樣的授課模式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理性精神,也能夠加深其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深度,可謂是一舉數得。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對新課程及核心素養的內涵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要將其作為導向,來深刻地展現出政治學科的價值,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之外,也應對其人生觀念及思想道德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從而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為我國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閆曉燕.辯證課堂,理性人生——淺談對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中理性精神的理解[J].教育現代化,2018,5(3):355-356.
[2]劉麗.政治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應把握好的“三個關鍵”[J].教學與管理,2017(21):84-86.
[3]孫明智.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政治教材分析與建議——以綜合探究《中國發展進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7(6):6-9.
作者簡介:常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廣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