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 李海英
摘要:教師是實踐性職業,師范生的培養應從專業化的角度出發,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開展專業技能訓練,完善專業實踐活動,激發師范生學習的自主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師范生的專業能力。
關鍵詞:實踐取向;師范生;專業能力;培養
教師教育是培養教師的專業,應該以教師專業標準為依據,從專業化的角度,凸顯師范特色,注重教學基本功訓練和實踐教學,建構以實踐為主要取向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以提升師范生的專業能力,探索適合師范生特點、適應新時期教師專業發展規律的培養路徑。
一、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
(一)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學效率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師范院校應積極鼓勵和重視推廣具有創新性、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努力使課程本身形成完整結構,課程之間實現相互溝通,知識與能力共同關注,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實踐與創新相互促進,動腦與動手協調配合。
如教育技術學專業的《非線性編輯技術》課程教學中引入項目學習,學生自由結組開展項目設計與制作,評選出優秀作品參加電視臺和校園 DV 大賽,學生全程參與短片制作的全過程,教師指導學生上傳到優酷、56 等視頻網站。學前教育專業可以把《幼兒園環境設計》和《幼兒園玩教具制作》兩門課程的理論和技能結合起來,設計跨課程的綜合性實驗,幫助學生形成理論對技能的指導和技能應用理論的辯證認識。學完《幼兒園玩教具制作》課程后,進行學生手工作品展覽,學生運用手工技能和環境設計理論,為幼兒園設計制作適合幼兒特點和活動主題、突出傳統文化的室內環境,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又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和提升了專業情意。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由教師按照具體要求在授課過程中實施。任課教師針對課程實踐環節的內容,如案例教學、評析報告、微格訓練、課例分析、教育調研報告、實驗報告等制定出詳細的方案。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學習研討、微格教學、模擬訓練等活動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改變課程教學中統一的大水漫灌授課方式,使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吃飽,基礎差一些的學生也能跳一跳摘到最近發展區的果實。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中的實踐以人為本,不同的學生獲得了不同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以后進入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做好準備。
專業課程中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環節可以通過微格教室試講進行,讓學生摸擬課堂教學。一般由5-10人一組組成,學生對自己設計的教學內容進行演練。教學內容一般選取一個教學點,時長以十分鐘為宜,一個同學試講,其他同學配合,講完之后,同學和教師提出建議。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技能訓練
(一)開展專業技能訓練
專業能力是師范生未來從教的核心競爭力。專業技能訓練依據標準進行,專業技能標準的制訂應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學生活動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教師與學生相互促進,立足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
教師專業技能訓練內容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從學生入學開始,師范院校應逐漸將專業知識的講授與技能訓練的開展有序結合,開展教師課堂技能訓練、同課異構、朗讀與演講、書法、班主任工作、辦公自動化等專業技能訓練,讓師范生在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深化對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與方法的理解與實踐,使學生形成牢固的教育教學專業能力。
以“說課”為例。通過“說課”使師范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得到統一,提升其理解新課標和駕馭教材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錘煉師范生的教學基本功。專業教師應首先向學生講授“說課”的理論。在理論講授的過程中,結合優秀案例展示,讓學生對“說課”有直觀的感受;學生依據對教材的理解,撰寫說課稿,并在微格教室分組進行試講,同學評議;教師講評,各組推選優秀學生集中展示,最后將全班同學的說課稿分享到班級QQ群,實現資源共享。
(二)組織專業技能競賽
舉辦教育教學專業技能系列活動大賽,通過競賽,促進學生學習,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按照 “以賽促教,以賽促建,以賽促改”的原則,按學期安排專業技能競賽。如小學教育專業可舉辦說課、講課、粉筆字、鋼筆字、多媒體制作、簡筆畫、小品和舞蹈等競賽活動。
競賽內容的選擇要緊密聯系實踐,結合師范生專業技能訓練所涉及的領域,選擇適合學生操作的實踐內容,如書寫技能競賽、授課技能競賽、說課技能競賽等。比如,我們不競賽寫教學設計,而設置說課、講課的展示;參賽學生的選擇,做到“點”“面”結合,如“三筆字”內容的競賽,參賽學生強調“面”的輻射;“說課”、“講課”內容的競賽,因為學生專業課學習的程度不同,要根據學生的年級,做到“點”的突出。為了鼓勵學生參賽的積極性,獎項的涉及面盡量廣,要多角度去考量學生,使學生在競賽中受到鼓勵,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提高學習教育專業能力的積極性。專業課教師也可以通過專業技能競賽,發現問題,改進自身教學方式方法,進而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師范生面向用人單位的專業技能匯報活動,現場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特別是專業技能水平,讓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有一個全面直觀的了解,并以此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實現學習過程與就業的對接。
三、完善專業實踐教學
(一)實踐環節系列化、全程化
四年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活動、科研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專業技能測試、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師范院校應充分發揮基礎教育學校的作用,從合作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到共同設計開發實踐教學內容;從實施課程嵌入、課程置換,到組織集中實習;從專業知識講座、科技報告,到指導學生專業競賽;從技術交流、師資培訓,到聯合申報項目。
(二)開展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須提前制定和報送實習實施方案,仔細審核每名學生的實習單位、崗位,確定校方的指導教師;合理安排集中與分散實習方式;認真制定實習經費預算方案;集中組織實習動員大會,針對實習管理規定、內容與時間安排、成績評定辦法等內容進行培訓,同時開展安全教育。采取頂崗實習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還直接或間接促進學生的就業。
在實習過程中,師范生從第一次送隊、第一次走上講臺、第一次解決學生間的矛盾開始。真真正正融入到一線的課堂,體會作為教師的辛苦與幸福。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明白了師生交往的“度”到底怎樣把握,切實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體會到“管理藝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初步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師范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頂崗實習具有不同方面的專一性,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專一性包括學生對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組織的掌握,調查研究能力的提高,活動組織能力的演練等,這需要學生分類專門進行演練;而綜合性則體現在學生管理是一門綜合藝術,既包括對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包括身心健康的指導,安全教育的指導,法律法規的指導等。這些方面不能人為割裂開來,要作為一個整體,在管理過程中綜合實現。
師范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經歷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學校活動的全過程,獨立進行教學設計,組織、開展課堂教學,開展班主任工作,召開班會和班級主題活動,處理班級事務和各種突發事件,還要依托自己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對自己所見到的教育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和進一步反思,從中發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師范生在理論與實踐、理想和現實的碰撞中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用新課程的理念解決實踐中的問題,自發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感悟基礎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實施過程,獲得關于基礎教育教學管理和實施的訓練,在實踐中經歷實踐的過程,盡快地熟悉基礎教育,完成從學生向“準教師”的初步轉變,形成角色定位。
四、基于“工作坊”的培養
本著“協同育人”的思想,實習學校擔負起為師范生提供實踐課堂的任務,將每一名師范生安排進一個班級,并為其配備優秀的指導教師,指導師范生在課堂組織、班級管理方面的實踐。師范生在為期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期間的日常管理由基礎教育學校的指導教師和高校的指導教師共同完成。校內導師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師范生,校外導師進行實踐的指導,有效提高師范生的專業能力。
教師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應注重創新培養模式,培養未來卓越教師。師范生未來的職業是教師,在培養環節,應充分發揮基礎教育學校、教研員、骨干教師的重要作用,強化協同育人。可借鑒國培計劃高端研修項目工作坊的培養模式,與一線學校共同構建師范生工作坊,打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立體空間,多導師引領,創新師范生培養模式。通過課堂教學工作坊、實踐教學工作坊、教學技能工作坊、網絡工作坊,從不同角度培養師范生的專業能力,推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與學的方式改變,開展微課、同課異構、課題類研究等活動,在共同交流中分享收獲,師范生與大、中小學教師共同成長,優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
此外,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培養師范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實踐中發展自己能力,在實踐中檢驗自身能力。加強個性化教育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意,讓師范生愛上教學,從而投入更多的精力發展專業能力。在第二課堂中,師范生通過實踐夯實基礎,找到自己的優勢,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做新時代合格的師范生,為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瑛瑛.高校師范專業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初探,大學教育[J].2018(5).
[2]石秋香.基于項目學習的《非線性編輯技術》教學改革初探,辦公自動化[J].2013(1).
[3]陶潔.對專業技能競賽提升師范生素質的探究,職業教育[J].2014(1).
[4]史千里.師范專業實踐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湖南第一師范學報[J].2006(9).
課題項目:河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SZ13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