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波
摘要:新課標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證明是低效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對于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難以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難以得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尋找適合的學習方式,還要結合實際生活,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都非常有幫助。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數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順應著教學的不斷發展和改革,新時代的教學需求已經不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所能夠滿足的,高中教育中的基礎課程之一便是數學,其也是核心的教程,該科目可以直觀的表達出新課改的實行結果。為了使新課改的需求得以實現,就一定要豐富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有效性得到不斷的提升,以此保證教學活動的可持續的發展。
一、化抽象為具體形象,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國際教育學兼心理學家所說“學習最好的刺激因素在于對所學物質的興趣”。所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條必經之路。第一,要進一步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好奇性,在教育工作中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進而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第二,因為高中課程較為復雜,并且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教學方式的無聊枯燥,許多籠統的知識很難被領悟,所以需要讓課程講解以更加形象、容易理解、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得學生可以在較為輕松的狀態中學習數學知識[1]。比如在教授“平面上的向量”這個知識點時,老師們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在學生面前放映出一些平面,然后在逐個把課本中的知識點展現,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被直觀、形象的畫面吸引過去,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后老師把平面向量的內容在逐個講解,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漸漸地對學習數學有了更加濃烈的興趣。
二、正確使用數學語言,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重要的不是培養學生對書本中的數學習題的解答能力,而是重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才是學生解答實際中遇到的關鍵問題的核心。以獲得考試高分的應試教育,重視的是培養學生考試時獲得高考分的能力,以后的數學考試會越來越重視考查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而不是考察他們機械的解決習題的能力。數學邏輯思維的表現形式是數學語言,因此重視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進行邏輯思維是的重要舉措之一。高中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應該從概念、術語、符號、邏輯連結詞的教學入手,緊緊圍繞解題方法這個中心,教會學生根據所要解決的實際數學問題,來探究問題中各個已知條件的使用方法,深入探究問題中是否隱含某些有價值的條件;如何根據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追尋問題的多種解決思路;如何根據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的實際情況,結合問題中各個已知條件的使用方法或某些隱含條件與所追尋到的一條或多條可能的思路進行綜合分析思考、直至獲得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為止[2]。例如在教“指數函數、冪函數、對數函數”時,應該從函數概念、符號、定義域、值域等方面入手,通過畫圖像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探究有關函數圖像的重要性質,重視函數單調性的靈活應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尋找適合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從之前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數是來自于教學素材、考試題目和練習手冊,老師們期望學生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學習成績和解題能力,通過這些題海戰術。新課改的實施,需要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老師們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題的答案是具有唯一性的,但是具有多種的解題思路,老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使得學生培養多方位思考的能力,數學老師不但需要讓學生理解課堂的內容,還要想辦法幫助學生尋找適用自身的學習方式[3]。比如在講解“立體幾何”數學題時,開始先要講解幾何的解題方法,其次讓學生自己思考向量解題法,這種解題方式一般在求二面角時才會使用,尤其是在二面角不好畫出來的時候,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收獲良好的自主學習效率,老師們可以通過提示,先讓學生解析是否能夠通過這兩個面的法向量的夾角求得二面角的大小,其次在提示學生通過已知的兩個向量和法向量垂直,求出兩個方程式,然后在為法向量的一個坐標賦值,進而得出法向量,算出正確的答案。
四、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已,還包括能夠提升學習素質和學習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的知識點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所以需要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實踐活動中,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4]。教師們在教育方式和內容的挑選上,要盡可能的舉出一些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例子,特別關注一些學生較為關心的問題,還有社會焦點,指導學生學習如何使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進而更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現出數學的價值。比如在講解“直線的斜率”這個知識點時,老師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放映兩幅樓梯的圖片,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直接的觀察到兩幅樓梯圖片存在的差別,學生會覺得樓梯的陡峭和平緩的水平不一致,此時問學生:“如何來測量并且描繪出樓梯的陡峭和平緩呢?”學生會思考以及回答,用其高度與寬度的比值來表達出來,教師然后引出坡度的定義和坡度的算法,從而由數學教師得出總結,樓梯的平緩陡峭的程度是通過坡度來表達描繪出來的,坡度越大,樓梯越陡峭。
結語
通過上文能夠反映出,新課改的實施,不僅僅讓數學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也讓這些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觀能動性在不斷地提升。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探討剖析,在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的狀況下,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石艷.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6(03): 267.
[2]呂慶回.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09):50-51.
[3]劉志敏.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5(02):125.
[4]盧艷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個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0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