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軍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教師們紛紛嘗試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但是很多小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沒有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沒有共同任務中的分工和個人責任,更沒有對成員完成任務進行加工和評估,尋求有效的途徑。顯然,這樣的小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這樣形式化的小組合作我在課堂上也組織了無次,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組里沒有分工,因而沒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被抹殺了。那么,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強化角色意識。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學科研究 設計,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過一段時間后,角色互換,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使每個成員都有責任、有事做,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
二、注重培養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針對小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強烈及浮躁而不踏實的特征,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觀點和思想,并以虛心誠懇的態度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等,在合作中讓各人的智慧大放異彩。
三、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教給小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教師的引領作用,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機及時引導。可以在新知探就的過程中引導;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引導;在靈活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中努力豐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導;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導等。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自始至終營造民主、和諧的合作氣氛,既不失時機地點撥,又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師通過觀察、參與(合作學習的一分子)、巡視、指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學風和習慣。
四、切實加強交流與評價。
小組之間缺乏交流與評價,容易迷失方向、產生沖突。讓學生之間把合作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交流并對之進行適當的評價,既可以拓展思維,營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環境,又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激發學習熱情、培養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評價以小組為對象,必然導制學生小組或群體之間競爭性行為,群體之間的競爭又可以促進群體內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互相幫助,形成更強強的競爭力。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幫助遠遠比教師僅僅針對學生個體的指導性行為更有效力。為了不致使班級群體出現分化、敵對的現象,可以考慮在一定的時期內按適當比例更換小組的成員構成,對學生盡可能的采取積極、多元多維的評價方式和標準,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五、結語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這種學習方式并不是自我獨立、互不相關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它們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幫助我,我促進你的渾然一體的關系。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合作中有所“作為”,有所收獲。那種只注重學生形式上的“合作”是不可取的,毫無效益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