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洋 張宏萍 馬鵬云
摘 要: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本文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 探討了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幾種途徑。
關鍵詞:歷史教學;培養;人文精神
一、課程標準的要求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核心素養里明確指出“要充滿人文情懷并關注現實問題”。新課標關注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個性化的發展,與精神世界的健全。高中時期是學生三觀與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歷史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性學科,不僅僅只承擔傳統的向學生傳遞歷史知識與歷史思維的功能,更要與其它學科溝通合作,培養擁有高素質高修養和擁有健全人格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中生。
二、培養人文精神的幾種途徑
(一)深入挖掘教材是人文教育的關鍵。學生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不能靠宣講枯燥的理論來達成,那反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產生逆反心理。在課堂上,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應該是自然而然,如春雨潤物般使學生因感同身受而從心底接受,其因情感體驗而產生的認識能更加深刻的影響其三觀。
歷史教科書猶如一部人文寶藏,我們可以深挖教科書里的人文因子,優化教學內容,展示人文光輝。我們選取的教學內容應該把握下列幾個原則:有利于培養學生以唯物史觀認識和分析歷史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美德,有利于促使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例如在學習必修三《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一課時,教師應用較為藝術性的語言感染學生,并將教材內容結合多媒體以視頻或音頻方式展現,讓課堂內容豐富多樣。更加重要的是要給學生足夠的平臺去展示,讓更多的學生融入課堂,陶冶學生情操,展現學生個性。可以讓學習書法的學生帶領所有學生將“象”字的不同寫法用毛筆字書寫,讓學生體會漢字博大精深;讓學習繪畫的同學講解課本《夫婦宴飲圖》的繪畫手法和意境,并談談他對此畫的認識;讓學習音樂的同學現場演奏自己喜歡的樂曲,讓學生現場體會音樂的奇妙。如此既可以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也使學生切身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加深學生的愛國情懷;也鍛煉了學生能力,使學生個性得到發展。
(二)轉變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正如趙亞夫先生所編《歷史教育價值論》中所言“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是,歷史學科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掌握學科的知識和學科技能。如同普通人對詩歌、音樂一樣,是欣賞、體驗和感受,而不是掌握和創作。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學習過程的最本質特征是體驗和理解,記憶是基礎,而歷史學習的發展走向則是認同和內化。這個認同和內化的過程,就是一個繼承人類傳統而養成人格和生成智慧的過程。”[1]在高中歷史課堂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以自由和個性為基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同時教師要勇于嘗試新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的轉變是一個創新,其本身就是教師教學個性化發展的一個方面。可供參考的新教學模式有許多種,例如可以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在課前提出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進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并在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教師在課堂上只需解答學生所無法解答的問題。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大膽的闡述具有獨特個性的觀點,讓思維碰撞。要指導小組內形成平等、合作的分工模式,自由、團結、競爭的學習氛圍。此種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得到鍛煉,還使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和獨立的個性。
例如通過演繹歷史話劇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大量的歷史人物,有些歷史人物具有優秀的品質,是學生的精神食糧。閱讀歷史,不如做歷史中的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塑造歷史人物形象,去切身體會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
(三)研究性學習,讓歷史人文主義的培養走出課堂。近年來小組式研究性學習在各校興起,與歷史相關的課題歷來深受學生喜愛,歷史老師在指導研究性學習時應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統一的整合原則,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
首先在選題時教師可以盡量引導學生選取那些有積極情感體驗,并帶有教育意義的課題。其次在題目的具體確定過程中教師應只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指導,避免因過分指導而喪失學生的主體地位。研究課題時,教師對流程與操作的規范性應該嚴格要求,但對學生觀點的形成與研究的方式等方面不做干涉,并積極鼓勵學生深入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在評價高中生的研究性學習時,不應過于關注其研究性成果的可行性、有效性而應側重評價在研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意識和地位的體現度、情感體驗的達成度、人生價值的提升度等。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應更加注重人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強化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學生感受歷史中的人文力量,使學生塑造健康的、豐富的精神家園,幫學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朱輝.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雷連錦.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人間·師者講壇,2016(6):256.
[3]黃志軍.淺議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新教育時代雜志(教師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