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社會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本文首先分析了建設群眾文化的意義,闡述當前群眾文化的研究現狀,針對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思考
引言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全球眾多的社會主義國家里,我國的社會主義獨樹一幟,其不同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地方在于我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人民大部分便是人民群眾[1]。我國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也是為什么共產黨最終能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以及帶領新中國翻開新篇章的原因。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文化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內在需求、普遍追求和終生相伴的需求,在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不能沒有或者缺少文化[2]。群眾文化,是一項群眾自主參與、自我開發,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而開展的文化娛樂活動,具有培養、教化人的功能與作用。在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里,群眾文化是最基礎的部分,群眾文化不僅能創新文化體系,還能促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我國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廣大人民群眾構成了我國的中間力量。群眾文化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實踐,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積累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廣泛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以及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越發的重視文化的發展,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底蘊,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在黨的十八大,我國提出了要加快文化建設的口號。后來,習近平同志呼吁要加強“四個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近些年,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強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加快文化建設的步伐,群眾文化建設逐漸成為當代中國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廣大群眾,可以使得公共文化資源利用最大化,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也可以更好的宣傳黨的綱領以及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可以更好的加強黨、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
2.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動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我國各級官員以及黨與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并初步有了一定的成效。通過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人們在酒足飯飽之后,會閑情逸致的談論國家現在的發展狀況,政府的最新政策,當前世界發展的主要形勢等,這些構成了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部分旋律,極大的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但是,當前的群眾文化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才行,譬如,雖然群眾文化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與預期相比,還想差甚遠;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大程度上,黨和政府依舊重視經濟建設,要想文化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應將群眾文化建設放在與經濟建設同等的位置、同等的高度才行;開展群眾文化建設需要一定的經費,但在很多地方,由于對群眾文化的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群眾文化建設所需的經費嚴重欠缺,使得群眾文化建設缺乏活力以及一定的創新,在當前的情況下,群眾文化作品形式單一、地域性特色匱乏、內容創新性不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群眾文化隊伍素質不高,人才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群眾文化發展的速度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當前群眾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以及建設的瓶頸,需要黨和政府攻堅克難,通力協作,這樣才能將群眾文化事業建設好。
3.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需要采取的措施
面對上面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想確保群眾文化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1)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思想認識,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發展
群眾文化是我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群眾文化的建設應該要加快進程,應該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開展任何一項活動,一定量的資金是必需品。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建設群眾文化,必須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和積累。同時,各級政府應該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群眾文化建設,以備不時之需。此外,為了便于群眾文化的建設以及人民群眾的參與,可以設立或開展一些活動來吸引群眾,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以及思想認識,從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等方面著手進行,讓多種經濟成分和經營方式共同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事業中,從而極大的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2)加強創新能力,豐富文化內容,確保群眾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經濟學上講,體現一個地方或者家庭經濟條件,不是看齊基本的物質水平,而是看其精神娛樂水平,這里面就包含文化水平。當前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要求越來越高,原先的單一的文化活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群眾文化要想發展,就需要一定的創新。古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特色,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來豐富我國的文化結構。利用這些先天性的優勢,我國的文化工作者可以充分挖掘各地的傳統文化資源,圍繞地域文化主體,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3)壯大基層群眾文化隊伍,提升群眾文化建設水平
當前,必須要認識到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薄弱點,只有清楚弱點與缺陷,找到問題的關鍵部分,才能想到辦法,對癥下藥,其中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就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一個薄弱點。我國當前的群眾文化過于單一,創新型不夠等弊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才的缺失,因此,要想建設高水平的群眾文化,必須要有一定的人才隊伍。因此,壯大基層群眾文化隊伍,提升他們的文化水平,建設一套相應的培養體系,刻不容緩。
4.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國家的最新政策方針,群眾文化建設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顯得越發的重要。當前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針對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薄弱點,要想建設好群眾文化,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壯大基層群眾文化隊伍以及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保證群眾文化事業向正確方向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沈曉近. 關于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 才智, 2015(1).
[2]王藝霖. 關于加強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 活力, 2014(7):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