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芹
摘 要: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追求欲,因此他們對于周而復始的事情極易產生倦怠情緒,同理,如果他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對的總是教師的同一授課方式,其學習興致勢必會越來越低。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就必須重視所采用教學方法的多元性。主要就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同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元化;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一、多元化教學之小組合作學習
雖然新課改已經推行多年,但是現階段,依然有很多教師喜歡沿用以往“滿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授課,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性和主觀能動性被大大地壓制著,這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長久以來無法得到有效地發展,而且其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因為受到“壓制”而日漸衰微,這對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進而還會對其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造成極其消極的影響。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妨多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找春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做了簡單的課程導入之后,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學習這篇課文,其具體實現形式是這樣的:首先,教師讓學生先自讀課文,并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標示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字典和互相請教的方式解決各自的生字問題;再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朗讀課文,學生讀得好了,其余組員要鼓掌表揚該名學生,學生讀得不好時(比如,語句不通順、發音不標準等問題),其他學生要及時幫他糾正過來;之后,等學生能熟讀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的具體段落和句子進行討論和分析,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和自己的組員分享讀過這些句子之后的感悟和想法,借此來加深他們對該篇課文的理解,豐富他們的情感;再之后,為了進一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在學生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以后,簡單地做一下評測,比如,教師可以隨機抽選幾名學生有感情地閱讀幾個段落,然后再隨機找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對這些段落的感悟;最后,教師結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況,以及學生閱讀和回答問題的狀況做一下總結,要對學生閃光點提出表揚,同時也要對學生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以督促學生更加努力地去學習。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現,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有效發揮,與此同時,其合作意識也能得到很好地培養,更重要的是,在小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與建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地培養和提升,這對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大有裨益,進而也有利于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
二、多元化教學之多媒體的應用
近些年,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媒體設備已經漸漸在我國小學教育之中普及開來。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授課,能夠使自己所講授的知識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此外,“互聯網+多媒體設備”的方式,能夠極大地開放語文課堂,從而使更多有趣的知識涌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這不僅極大地拓寬了小學生的語文視野、擴充了他們的知識儲備,還能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
例如,在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這篇文章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微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展示太陽的東升西落、指向北方的婆娑樹影、夜晚的北極星等內容,這樣做,能夠使課文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利用的圖片和微視頻最好親自制作,即以自己的本地資源為背景去制作視頻和圖片,這樣做能夠加強語文教學的生活性,從而能增強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親切感,比如,筆者所在的小學地處林區,所以筆者在準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一課時,會以筆者當地的林區為背景去制作課件,并且會在講完該課程以后引導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從而能使他們切實掌握住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此外,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奧妙,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以及熱愛之情,筆者還利用互聯網為學生展示了一些神奇的自然現象,比如“日本富士山的爆發”“北半球的彩虹桉樹”“非洲納米比亞的仙女圈”“馬爾代夫的熒光海灘”等。這樣做,除了能增長學生的見聞之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由于通過語文教學,學生能見識很多稀奇的事物,所以他們對語文課程的情感必然會越來越深,這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十分有益。
總而言之,教師要想搞好小學語文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授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持久保持學習語文動力。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地去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期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自身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土克崇.在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J].文教資料,2017.
[2]安曉.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增強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J].新課程(中),2017.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