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俠
摘 要: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教育界開始重視小學生教育學習模式的轉變,進而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條件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理念逐漸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結合小學生學習和心理行為特點,在充分肯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展開了對該機制中存在問題的探討,并根據探討得到一系列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組合作交流;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實行背景下,小組合作式學習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并且逐漸融入新課程教學,成為新教程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數學教學學習實踐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合理分配小組,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督促學生學習,激勵學生相互促進。
一、小學合作交流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合理安排小組
在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較為優秀,大多數老師可能存在“偏愛”的情況,有的學生性格較為活潑,有的屬于靦腆型,不愛說話,不愛發表言論,如果活潑的跟靦腆的搭配分配還好,如果把靦腆的學生跟靦腆的學生分配到一起,可能就會事倍功半了。在一些年級公開課中分組討論是老師通常會選擇的一個教學形式,很多老師看到的是在這種形式下,課堂活躍度高,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教學質量高,大家爭相仿用。如果合理使用分組學習的模式,缺乏對分組討論模式的了解,在使用過程中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時間安排不合理,小組討論目標不明確,可能造成時間浪費及學生盲目討論。
2.缺乏合作交流過程引導
在小學生中大多數不夠自律,喜動不喜靜,如果這時候老師又不能積極引導的話,那么學生討論的話題、目標可能就會偏離,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但完不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還可能會因為方法不當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學生無心學習。再有就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學齡較短,所以他們的學習基礎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影響,學習基礎不同,能力不同,那么他們受環境影響差異很大,在每次分組討論中,我們會發現每次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人。學生所處的環境不同,學習的基礎及知識的儲備不同,在分組討論中發言的往往是學習成績中上等的同學,而學習成績偏差或者內向的同學往往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感,或者感覺被小組成員所孤立,這樣對于學習困難的同學無異于是雪上加霜,時間久了還可能造成學生厭學的想法。小學生是還未成型的花朵,幼兒時期需要我們做好教育引導。
3.忽視了學生性格差異化
孩子成長環境的差異,造成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很大,造成性格的不同。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新一代的教育方式改變了很多,現在的很多孩子在家中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然是養尊處優,這樣的性格使他們容易忽視身邊的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他們與自己的組員相處不好,甚至反感一切與自己對立的人,但是在小組中難免會有不同的想法出現,這時候組員之間可能就會出現矛盾了,而教師往往忽略了這方面的引導。
二、改善合作交流學習不足的策略
1.加強學習成員交流與合作
在小組學習中我們離不開分析、交流和合作。情景分析,教育分析,模擬結果分析,這些都離不開對各種狀況的分析,在這個教學課改中不僅要做到前提模擬分析,還要及時做到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同時要引導小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勇于表達,與別人交流,這樣更能發散學生思維。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讓靦腆的孩子敢于表達,活潑的孩子更擅長表達。
2.老師做好傾聽與引導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開拓思維、提高大腦靈活性的過程,但是對大多數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也是比較困難的,他們性格還未定型,大多數喜動不喜靜,所以要在規定時間下完成學習目標,他們必定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候老師要擅于傾聽學生的問題和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對于教育者來說這個問題可能輕而易舉就能解決,但是就算這樣也不能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要引導他們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孩子因為成績、性格、能力不同而產生矛盾時,老師應該引導他們優劣互補,讓孩子根據自身情況分配任務。
3.合理安排討論小組
要合理安排討論小組,安排各個組員的時間,確定出合理一致的討論方向,小組成員要按照成績、性格、能力均勻分配。這就要求小學老師針對自己的教學大綱安排時間,同時分析了解每一個學生,做出合理恰當的安排。制定多套方案靈活應變,以應對突發情況。根據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綜合考慮安排討論題目,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確保學生不會被邊緣化,讓全體同學都會學習,主動學習,愛學習。
本文通過對當下小學數學中交流合作討論存在問題的研究與分析,提出了改善小學數學分組討論學習模式的幾點建議。總之,小組合作式學習是一個新型的且前途漫長的課題,如果想要徹底實施小組合作教學,還需要廣大教師做好長期的實踐探索,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4:11.
[2]王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4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