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穎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事物并不需要算出它的準確數值,只要推算出大概值就可以,這叫做估算,它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估算意識比較淡薄,估算能力不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尤為重要,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估算能力簡述看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估算能力
所謂的估算,就是根據問題的要求和相關知識對結果進行合理的推斷與預測。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有利于學生觀察力的鍛煉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估算能力,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估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產生探究欲的前提,是推動學生熱愛學習最直接的動力。傳統課堂中,單純的計算練習讓學生感到學習枯燥無味,會滋生學習的厭煩情緒并導致學習的機械呆板,從而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地創設教學情境,并特意安排一些估算問題,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解題,把書本上的知識形象化,把學習的內容與實際聯系起來,喚起學生學習估算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體會估算法。例如:“小松鼠采松子,晴天每天采16個,雨天每天采10個,連續采了6天共計采84個,問這6天中有幾天是晴天?”讓學生先估算來解題,由于雨天每天采10個,個位數上是0,而84的個位數上是4,因此可以估算晴天是4天,然后代入驗算:6天假設都是雨天,則一共能采10×6=60個,比實際采的松子少采24個,每一天晴天比雨天多采6個,很容易算出晴天是(84-10×6)÷(16-10)=24÷6=4,證明我們估算的是正確的答案,對比這兩次的計算,很明顯估算方法比常規計算要快捷簡單不少,這樣也能讓學生獲得估算的興趣。
二、結合實例,體驗估算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實際多為學生尋找估算的題材,讓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估算無處不在,使他們認識到估算的用途,體會到估算的重要性。例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高,估一估教室窗臺的高度;根據數學課本的厚度,估一估自己書包里的書有多少本;根據10片薯片的厚度,估一估一桶薯片有多少片;根據超市商品的價值,估一估100元能買到哪些商品等等。
三、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提高小學生估算能力的教學中,除了激發學生的估算興趣、引導學生認識估算的重要性之外,最重要的莫過于教給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我們要不斷地指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路,掌握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這比學生掌握知識更加重要,以下是鄙人在教學中常用的兩種方法:
1.簡化估算法
簡化估算就是將復雜的數據在不影響事物結果的情況下通過加減,使得數據計算更加容易。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簡化,有小數點或者沒有小數點,數值大或者數值小,情況不同簡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一斤蒜薹的價格是2.2元,買了1.9斤應付多少元?在這種情況下可進行四舍五入,估算則為2.2×1.9≈2×2=4(元);但是在數值較大時,則可將數據取整或部分取整。如小明爸爸拿出上半年的工資單,讓小明計算其半年的收入總值,每月工資為:1月8320元,2月9120元,3月10050.5元,4月9683.5元,5月8926.5元,6月7900元,估計小明爸爸半年收入為:8320+9120+10050.5+9683.5+8926.5+7900≈8300+9100+10000+9700+8900+7900=53900元
2.參照估算法
參照估算就是以某一標準為參照物進行大概推測,既可以是以實際物體為參照物,也可以是計數單位、計量單位或者是特殊數字為標準參照。例如:已知教室黑板高度是2米,學生站在黑板前面,根據他們與黑板高出的部分估算學生的大概身高;又如我們學習了“米”“分米”和“厘米”,讓學生通過聯想實際估測填寫長度單位:門高2( )、課本厚2( )、課桌高1( )等等。
由于日常生活中估算的應用非常廣泛,有助于人們盡可能快地接近想要的理想答案,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估算教學的力度,提高小學生的估算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甘啟飛.培養估算能力 提高教學效果[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9):51.
[2]顧麗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6(85):73.
[3]顧麗華.就培養小學生的估算能力探討[J].知音勵志,2016(9):14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