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巧
摘 要:文章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探討研究英語專業大學生的閱讀現狀(包括閱讀習慣、閱讀數量等),設置與英語閱讀有關的問卷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訪談,旨在提高英語專業學生對原著閱讀的重視程度,培養外語專業學生閱讀興趣,進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輸出水平和專業水平。
關鍵詞:英文原著;英語專業大學生;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H319?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學校以及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高校英語專業的招生數也有增無減,但英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凸顯出以下幾點不足:
(1)學生對英文原著內容理解片面。我國當代大學生的閱讀量極低,人均每年閱讀量不超過五本,對國外文學名著的閱讀則更少。雖然專業課上會對一些經典作品進行分析,但在課堂上時間有限,教師同學生一起探討的只是從原著中選取的一兩個片段,而大多學生不會在課下進一步閱讀完整版,以致不能全面把握原著的寫作風格和主旨。
(2)“碎片式”閱讀盛行。大多數人選擇從書城網址中把想閱讀的書下載成電子書,存在手機里方便閱讀,使得紙質閱讀一度被沖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把手機作為閱讀的工具往往會影響我們閱讀的效率和進度,不能保證在想閱讀的時候能夠心無旁騖地閱讀。
(3)閱讀的功利性強。許多學生往往是為了專業課導師布置的論文或是階段性測試而被迫接觸某部原著,這種目的性導致這些學生直接閱讀中文譯著或看原著改編的電影,這兩種看似省時又高效的“捷徑”于我們專業能力的提高毫無幫助。去看外文原著,培養的是我們的文學素養,學習的是書中確切的用詞,而不單單只是知道書中的故事情節,很多學生的做法違背了初衷。
(1)了解現階段外語專業大學生對經典外語原著閱讀的現狀來進一步探討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態度。
(2)提高外語專業學生對原著閱讀的重視程度,培養外語專業學生對外語原著的閱讀興趣,獲得足夠的語言輸入,進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輸出水平和專業水平。
從大二、大三、大四三個年級中分別選50名學生做問卷,問卷設置15道選擇題,一道主觀題;而后在各年級從中抽選3名學生進行訪談。
(1)大學生的閱讀英語原著的習慣。閱讀習慣包括閱讀的經常性、閱讀時間、地點以及閱讀媒介的選擇。閱讀時間的多少是判斷閱讀習慣有無的重要標志,當問到“每天用于閱讀英語經典原著的時間為多少?”這一問題時,有10.9%的學生表示自己每日用于閱讀原著的時間為0,時間超過三小時的僅占5.8%,可見學生對閱讀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而在能做到每日都閱讀一些外文原著的學生中,多數學生是利用課余時間,部分是利用專業課的課上時間讀課本中所選取的章節,學生地點的首選則是寢室。閱讀的媒介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響著閱讀習慣,當問到“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進行閱讀?”這一問題時,42.5%的學生選擇紙質閱讀,32%的學生選擇網絡在線閱讀,還有部分學生選擇電子書,可見新的閱讀媒介在學生中有很大的影響,正改變著學生的閱讀習慣乃至影響閱讀效率。
(2)對閱讀外文原著的態度。這種態度反映著學生對閱讀外文的興趣,影響著學生閱讀名著的數量。調查結果顯示,持積極態度的學生占到了68%,說明大多數學生還是認為開卷有益的,但還沒有形成閱讀習慣,進而導致一些學生閱讀量過少,26%的大學生每月閱讀原著量少于一本。學生對閱讀持有的態度也是學生對整個專業學習的反映。
當前高校學生閱讀名著的情況不容樂觀,其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十分重大,我們必須正視問題,勤于探索,勇于實踐,不斷改進當前狀況,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切實提高。可以采用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推薦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泛讀與精讀相結合,讀原著與讀譯本、觀看改編的電影相結合,進而提高學生閱讀英語原著的興趣,通過閱讀原著提高英語水平。
[1]張 紅,廖立夏.閱讀英文原著,提高英語水平[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0(9).
[2]鐘一鳴.文學經典的閱讀與人文素質的提高[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