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俊
摘 要: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關系著城市建設、農業發展、環境保護和國民的生活安全質量,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中,政府就指出保護全球氣候,做好防雷減災工作,提升氣象災害應變能力,必須以加強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為基礎。本文將簡析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的幾點思考,并提出個人建議。
關鍵詞: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思考
中圖分類號:P42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1-0222-01
隨著科技的發展,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質量也在日益提升。近年來,國家氣象服務部門將“服務城市建設、服務社會群眾”作為工作原則,有效加強了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力度。與此同時,氣象防雷科普基地建設、技術設備、氣象防雷科普宣傳途徑和知識宣傳內容得到了全面創新,促進了氣象服務工作的持續發展。然而,從總體上分析,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過程中尚且存在一些問題,如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基礎相對薄弱,宣傳范圍較為狹窄,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隊伍有待擴展等,本文將簡單論述這三大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淺談解決措施。
1 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的現狀問題
1.1 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基礎相對薄弱
目前,部分氣象部門以天氣預報為主要工作內容,對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不是非常重視,所宣傳的知識模塊傾向于氣象與氣候的介紹,關于氣象災害宣傳的內容較少,沒有針對具體災害來普及應對措施,嚴重削弱了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價值功能。其次,當前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基礎還相對薄弱,缺乏新意和發展性,這是因為不少氣象防雷科普基地建設較為落后,宣傳手段過于單一,主要采用“灌輸式”普及、發行紙媒報刊和“世界氣象日集中宣傳”的方式來傳輸氣象知識,沒有根據社會公眾的具體需求和地域特色以及特殊時節進行有針對性地科普宣傳教育,所以很容易導致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斷裂,工作效率也極為低下[1]。
1.2 氣象防雷科普宣傳范圍較為狹窄
和美國相比,中國氣象防雷科普宣傳范圍還相對狹窄,缺乏全面性和覆蓋性。就目前而言,大多數氣象部門以城市和人群密集區為科普宣傳服務對象,尚未將農村和偏遠山區以及人口稀少的郊區納入服務體系中,這必然導致該區域的群眾對氣象防雷科普知識和氣象信息的了解偏少,不利于提高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實用價值。
1.3 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隊伍有待擴展
從總體上分析,當前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隊伍的構成主體是氣象專家,而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氣象科學研究,并非宣傳氣象防雷科普知識。氣象部門尚未組建專業的科普宣傳部門,沒有打造專職工作隊伍,大多數兼職人員無法完成當代氣象防雷科普宣傳任務,嚴重影響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順利進展。
2 解決對策
2.1 優化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手段
在信息時代,解決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問題,首先要充分借助先進的技術設備,全面優化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手段,完善氣象防雷科普基地建設,加強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力度。其次,要順應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調整氣象服務結構體系,突破傳統工作模式和思想局限,通過互聯網宣傳、微信宣傳、QQ宣傳和微博宣傳等多種途徑來彌補“灌輸式”普及、紙媒宣傳和“世界氣象日集中宣傳”的缺陷。再次,氣象部門應該在宣傳氣象知識的同時引導人民群眾認知氣象災害,掌握防雷減災的技能,充分提升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質量。例如在宣傳雷暴知識時,應該先借助網絡視頻讓社會公眾意識到雷暴是一種猛烈的、短時間的大氣運動,通常與積雨云有關,常伴有雷電、大風和暴雨,偶爾還會產生冰雹,沿海地區會出現龍卷風。雷暴天氣的危害非常大,不僅會妨礙交通的正常運營,而且會波及農業、工業的生產和人們的日常出現,對此,必須從多重角度做好防雷減災工作,為農業生產基地和工業區配備防雷設施。對于住宅區,應該設置優質避雷針,避免雷暴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在安裝避雷器時應注意設置好避雷器和線路絕緣子的串聯與并聯,確保絕緣子不會發生閃絡,將輸電線路雷擊跳閘率控制到最低。正確安裝側向避雷針可以提升避雷線對雷電的吸引力,擴展避雷線對電路以及附近環境的保護范圍。在雷雨天氣,應該盡量減少外出,在室內應切忌用電以防止發生安全隱患。這樣能夠在普及氣象知識的同時引導人民群眾認知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社會工作的防雷減災意識[2]。
另外,隨著衛星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天氣預報所提供的氣象信息也更為準確,能夠指導各項產業規劃和國民的出行。在此背景下,氣象服務工作者應該重新認知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實用價值,將該項工作與本職業務相結合,從而有效提高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社會效果。而且,氣象部門應重視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將該項工作納入本部門的服務體系中,明確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總目標——普及氣象知識,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雷減災意識,確保防雷政策的全面落實。
2.2 擴大氣象防雷科普宣傳范圍
擴大氣象防雷科普宣傳范圍,則必須努力實現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全面性與覆蓋性,氣象部門不僅要重視優化城市區域的科普宣傳服務內容,而且要將農村地區納入服務體系中,全面提高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實用價值。其次,氣象部門要讓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走進學校、企業、社區和山村,高度關注容易發生氣象災害的地區,為貧困山村提供必要的科普工作資金,大力開發氣象防雷科普產品,擴展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渠道,從而全面提高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效果[3]。
另一方面,要引導人民群眾運用各種先進技術從火災報警系統、電話通信系統、網絡光纖系統入手,全面優化氣象防雷系統。減輕雷暴天氣的災害,可以先將桿塔的接地電阻降到最低,此時的回路的電阻也會隨著下降,與此同時,過雷擊塔頂的電壓和過絕緣子兩邊的電壓也會下降,這樣能夠緩解雷電流,降低沖擊系數和雷擊跳閘率。而且,接地電阻和土壤電阻率以及接地電極的方式密切相關,如果已經安裝了避雷線,就要控制好接地電阻,并通過適當調整土壤電阻率和改變接地電極來將桿塔接地電阻控制到最低。如果在降低桿塔接地電阻時遇到了困難,就要進行開區,然后架設好耦合接地線,這樣能夠提升防雷效果。避雷線可以起到避免雷電直接性雷擊導線的作用和分流作用,降低經過桿塔的雷電流和塔頂電位,并發揮耦合作用與屏蔽作用,提高防雷性能。充分發揮避雷線的作用則需要適當增加避雷線,并縮小保護角。對于高山地區或者易擊區,應架設優質雙避雷線,將保護角在控制到15°至20°之間。如果某區域屬于雷電活躍區,則需要進一步縮小保護角[4]。
2.3 培養高素質工作隊伍
從微觀的視角來看,氣象服務工作內容較為復雜,任務量很大,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工作隊伍尤為重要。氣象部門應結合本地的具體狀況,立足于國家一級氣象部門的工作綱要,組建專業的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小組,確保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分工明確,量化專家講座、主題座談、專題探討和氣象組實地考察工作,以此確保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氣象信息處理加工人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時傳輸氣象信息和防雷科普知識,提升宣傳效率。另一方面,要重視發揮群眾力量,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
3 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做好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氣象部門應重視全面優化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手段,確保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全面性與覆蓋性,為該項工作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嚴玉彬,姬社英.淺談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的幾點思考[J].科技傳播,2010,(6):52+49.
[2]劉東亞.淺談氣象防雷檢測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資訊,2017,(11):249.
[3]羅宇清.充分開發人力資源 提高氣象防雷企業競爭力[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6,(a02):2-4.
[4]蘇鐵柱.氣象防雷檢測工作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7,(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