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葵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意義,接著從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以及知識整理環節中提出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反思傳統“填鴨式”以及“講授訓練式”教學的弊端,轉變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有效策略的運用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的教學迎合了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需求,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以及實踐創新等能力??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符合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意義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目標是為學生傳授基本語文知識點的同時,讓小學生具備健全的心理特征,能夠自主學習,重視核心素養的落實與培養。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學生,讓學生自主感受學科知識中蘊含的深層含義,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提高了語文知識的接受能力。[1]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的是具備教育意義的經典知識,能夠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雖然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思考力與判斷力,但是思想還不成熟,需要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通過培養落實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自主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小學生群體能夠積極的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養成熱愛生活的情感,能夠主動追求美好的事物,為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策略
1.在教學設計中滲透核心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整體規劃,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著名教育學家奧蘇貝爾提出,對于教師來說,在全面計劃和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要能夠聯系新舊知識,站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去理解新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對教材中的目標進行認真的剖析,把握教學關鍵點,提煉出跟教學目標相關的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文章的時候,確定了整個單元的概念主題之后,可以把六年級某單元的《為人民服務》以及《一夜的工作》等文本統一教學。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一夜的工作》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看作者的語言特點是什么。接著從文章的結構、記敘的方式以及具體的語言風格等方面來跟《為人民服務》這個文章進行對比學習,總結出異同點。我們所說的注重知識的形成,是讓學生自主感悟基本的思想方法,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2]
2.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核心素養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核心素養組織教學活動,可以把教學活動主題設計為反思、探究。要培養學生認真反思的態度,讓他們知曉思想學習過程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能夠用積極的態度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對語文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語文活動獲取成功體驗,有克服困難的韌勁與意志力,樹立知識學習的自信心。能夠認識到語文跟生活之間的聯系,明白語文對人類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通過探索來體驗語文活動,以此感受語言的魅力。在小學語文中,不管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都不要直接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可以設立相應的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與經驗,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感悟知識學習過程,滲透核心素養。比如,詞語教學要盡可能的做到“詞不離句”,學生學習詞語的時候要能夠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比如在“蜜蜂引路”這篇文章中,針對“向導”這個詞語,可以針對這句話“列寧非常風趣的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帶到這兒來的…….”,問學生“向導”具體是什么意思,就會有學生回答:“向導,就是指引路的人?!苯又驅W生提問:“文章中列寧的向導是誰啊?”學生就會回答“蜜蜂”,老師接著問“蜜蜂真的可以做向導嗎?它能帶我們去北京嗎?”學生說“不能”。接著教師再跟學生解釋“蜜蜂不能真正引路,這是列寧通過仔細觀察利用它來引路的”。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個詞語的含義。課堂的主體變成了學生,教師是知識的引導者,這樣就提高了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3.在知識整理中滲透核心素養
整理知識點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對語文知識點的整理與復習能夠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可以通過知識整理來滲透核心素養,讓學生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一個階段的內容學習完了之后要引導學生整理相關知識,讓零散的知識點在腦海中有個清晰的脈絡,形成知識模塊,整體把握知識點。在整個單元知識體系中,其組成部分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個是單元導讀,一個是課文,還有一個是語文園地,放在課文的后面,屬于最后一個層次的內容,包含的知識豐富,有口語交際以及寫作訓練、自我發現、展示臺等欄目。[3]這幾個層次中,導語的導學功能比較強,單元也是圍繞某個專題進行編排,要能夠學會單元知識整理,讓學生具備關聯素養以及轉化素養,明確審美鑒賞與創造的核心。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運用有效策略來實現思維的創新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從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與啟發性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去,認真把握教學的節奏,把握細節問題,用語言和豐富的表情、肢體動作去進行輔助教學,預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和思考時間,讓知識吸收的更為高效,進而提升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許文珍.滲透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劑良方———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5(17)..
[2]李亮.課程內容的文化選擇——以小學語文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29
[3]何方,周浩. 嘗試·分享·導學——核心素養觀照下小學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 教育研究與評論( 小學教育教學),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