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 要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既要在具有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前提下設計作業,又要引導學生通過創造性的作業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讓作業點燃思維的火花,放飛潛能的天空。
關鍵詞:作業設計;實用性;體驗性;自主性;民主性;發展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01
作者簡介:張春艷(1973—),女,福建福清人,一級教師,本科(函授)。
一、聯系生活,突出實用性
通過新課程觀念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它能夠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它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并且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對習得知識的認知,以學生的經驗為起點,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創設適合學生學習實踐的情境,同時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把數學作業融于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其成為數學與生活的紐帶是十分必要的。如在學生學完“認識人民幣”后,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在家長的陪同下到超市里調查一下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元,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0元,然后買兩樣有用的物品,看看它們是怎么標價的,并算算要花多少錢、怎么付錢。
通過這種作業練習,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將會更加的強烈,知道數學是源于生活更能用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他們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二、強化實踐,增強體驗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想要得到有用的知識,必須經過有效的實踐。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教材內容和實踐有效結合,設計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
如在學生學完“克和千克”后,設計了如下作業:在生活中找找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到超市中掂一掂你喜歡的幾種物品的輕重,估一估它們有多重,再想辦法調查出它們實際的重量并記錄下來。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好玩是他們的天性,這樣的作業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找”“掂”“估”“記”“做”等一系列活動中對學習到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在社會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地探索研究和學習。
三、弘揚開放,凸顯自主性
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時,不能簡單地發掘其表面含義,更要深入地研究其內在,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也要盡可能的開放、靈活,以此培養學生創新、求變的思維方式,讓其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都能敢想敢做,大膽創新,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如在學完“找規律”后,我設計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作業:為自己做一條漂亮的手帕或裙子等,并在上面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
這樣的開放性的作業,“吊”起了學生的學習胃口,讓學生“吃”得有滋有味,有的學生用水果圖案設計,有的用動物圖案設計,還有的用幾何圖案設計……同時設計出來的規律也是多姿多彩的,效果特別好。這樣的作業設計適合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展,閃爍著學生獨特的創新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
四、融洽關系,形成民主性
在二年級下期的數學作業中進行了寫“數學日記”的嘗試,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數學活動過程,甚至一些想對老師說的話,通過書面語言的方式表現,并且教師會對學生寫的“數學日記”進行批閱,該種作業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雙方之間的信息反饋,是一種創新性的、開放式的作業方式。目的有四:一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二是在作業中滲透心理輔導,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三是掌握真實信息,提高教學質量;四是融洽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氛圍。
如在學生考完半期考后,我讓學生寫一篇《我的數學半期考》,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半期考錯的原因,并說說下半學期決心怎么做,數學學習上有什么困難或有什么要向老師說的話,都可以寫在日記上。
生1:我的半期考只考了99分,這都是馬虎引起的,我把最后一題“5×9”算成“5×6”,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我改了馬虎的毛病,我一定會考一百分的。
生2:解決問題的第一題,我把“現在操場上少了多少人”看成了“現在操場上還剩多少人”,都是我不認真讀題目,以后考試要認真讀題,好好理解題目意思。
生3:我把除數看成了被除數,下次我要看清楚后再做。
生4:半期考我考得不好,是因為我上課愛講話,我一定要改變,讓張老師喜歡我。
師激勵:老師本來就很喜歡你,但如果你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你會更討人喜歡的。
生5:這次考試,我考了98分,我把直角量成了銳角,扣了兩分。我覺得上課認真,就能知道其中的奧秘,不知不覺中就喜歡上數學課。它像游戲,讓我一次一次地玩。我想把這個游戲玩得更好,就要用心學習。
師贊賞:看來,你真的喜歡數學,好好學習吧,你還會學得更好。
生6:我的數學期中考,雖然考了滿分,但是我不能驕傲,爭取期末再考滿分。通過這次考試,我明白了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要認真做,考試要認真讀題目,考完了要認真檢查。
師肯定:一連四個“認真”,可以看出你是個認真的孩子,讓認真隨時陪伴著你!
學生通過分析與反思,不斷完善自我。師生的書面對話,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以平等、民主、輕松、愉快的方式相處,這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熱情。
五、及時評價,著眼發展性
教學中的評價體系,不是為了區分學生的優劣,而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所以,對學生的作業及時作出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在學生們完成作業之后,專門選擇一節課來對學生的作業作出評價,對于完成度良好、富有創意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和獎勵,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作業中更加努力,這也是對作業完成度較差的學生的一種激勵。而針對性強的作業評語更能關注到學生個體的差異,突出個性的發展。
對于有創意、優秀的作業,可以寫上:“你真是個心靈手巧的孩子,畫出的有規律的圖案真是美極了!”“恭喜你,你會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找出這么多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對于進步大的作業,可以激勵他們:“你真棒!能有這么大的進步,老師也為你感到高興。”“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只要你繼續用功!”
教師的鼓勵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上獲得更大的自信心,所以教師要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積極向上、民主寬松的氣氛。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教師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在作業的設計上,要對過去一成不變的作業方式進行改變,更加凸顯作業的趣味性、創新性和靈活性,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事實證明,這樣開放式、個性化、多元化的花樣的作業設計,對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對于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更給了學生一片嶄新的遼闊的別樣的發展天空。
參考文獻:
[1]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