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新時期,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趨勢,中職生價值觀出現危機,影響著中職生的成長成才,教育工作者要從價值觀教育內容、方式和途徑著手對中職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幫助中職生樹立科學價值觀。
關鍵詞:新時期 中職生 價值觀危機及應對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自己周圍的人、事、物做出評判,進行取舍,并用之指導自己的言行。它是一種觀念體系,人們的行為是在價值觀的指向和激勵下不斷適應和創新的。人不是天生就有明確的價值觀的,是經過后天的環境熏陶、教育和社會實踐逐漸形成;價值觀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在不斷演變,價值觀對人生實踐的導向作用非常強勁。價值觀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起著驅動,制約和導向的作用,規定著具體實踐活動的目標和方向[1]。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觀念交錯融合,對立碰撞,呈現出價值多元化、價值沖突凸顯的趨勢。中職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必然會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如果缺少正確有效的引導,就會出現價值觀失范、缺失、缺位等。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職生思想深處的扭曲的價值觀對于其行為有著支配、驅動、導向、助推作用,對中職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是引導其成人成才的有效途徑。
一.中職生價值觀危機
(一)是非觀念模糊,善惡不分
中職生缺少生活經驗,辨別能力尚在形成階段,對紛繁復雜的多元化價值取向常常會錯誤解讀,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不會分辨是非善惡,不了解是非善惡對社會和個人的不同影響,面對沖突矛盾時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做事只憑感情和個人好惡,不計后果。
(二)理想信念淡漠,自我迷失
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人生的指南,是行動的依據,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方式。現階段受思想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影響,許多中職生學習生活漫無目標,對于未來缺乏清晰的打算和規劃,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對生活失去熱情,稍有挫折就怨天尤人、逃避,沉迷于虛幻的網絡游戲世界。
(三)生命觀念淡漠,缺少仁愛
面對學業、精神上的壓力和挫折,許多中職生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功利性的教育觀,過分強調學業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的生命教育,更使他們無法正確的對待生死問題。導致部分中職生學生沒有愛心,缺乏生活熱情,不珍惜生命,漠視自己和他人生存的權利,出現自殺、殺他、虐待小動物等漠視生命的行為。
(四)科學精神欠缺,急功近利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其核心特征是求真、求實、探索、理性。當下許多中職生奉信物質利益至上的原則,一切的取舍以物質利益的獲得為唯一標準。為了實現自己目的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現實的物質享受,追求名牌,追求高消費,缺少擔當,把成功的期望建立在他人或命運的垂青上,甚至相信占卜、算命等偽科學,不能靜下心、撲下身學習做事,缺乏探索和獻身精神。
二.中職生價值觀危機的原因
(一)教育目的的異化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素養,促進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培養完美的人”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但在功利主義教育目的影響下,知識的傳授已變成教育的主要任務,學校過于偏重于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對人的價值、尊嚴和心靈的關懷,忽略了對健康人格的培養。學生狂熱的追求“高分數”,把教育當成改變自己社會地位的工具和手段,為了取得好成績不擇手段,作弊、代考、買假文憑等等,在教育中人的品質和素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價值觀教育取向的片面化
學校傳統的價值觀教育存在著泛政治化的傾向,過分注重對人的社會價值的關注,過分強調社會的需要,忽略了個體的生命的意義、發展和完善等與學生實際密切相關的自我價值的實現。這種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價值觀教育只能引起學生排斥反感,并沒有達到內化的效果,學生記住的只是一些空洞的說教,不能從中得到寄托慰藉,更不能用來指導紛繁復雜的實際生活。
(三)大眾傳媒導向的物質化
大眾傳媒能夠開拓中職生的視野,改變思維模式,創新學習方式,但同時對中職生也有許多不利的影響,暴力內容的濫用淡漠了中職生的生命價值觀,低俗的娛樂內容降低了中職生的審美價值觀,商業廣告滲透扭曲了中職生的消費價值觀,不恰當的傳媒輿論模糊了中職生的道德價值觀,這些思想誤區對中職生產生了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使得中職生貪婪、冷漠、淺薄、急功近利、良知泯滅。
(四)榜樣示范的失范化
家庭是中職生成長的主要環境之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思想言行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的榜樣示范作用。有些家長個人素質有限,修養不高,因一點小事就與他人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教育孩子時,也態度粗暴、粗言惡語,動輒拳腳相加,這些言行都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負面學習的“榜樣”,使孩子誤以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用暴力方式處理沒什么不對。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逐漸變得感情冷漠、易發怒、性格孤僻,甚至變成施虐狂,進而產生暴力傾向[2],與他人發生沖突就容易演變成暴力事件。
三.中職生價值觀危機應對策略
(一)價值觀教育內容要多元化
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應該是多元的,既有科學、民主、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公民職責價值觀的內容,又有人際交往、心理健康、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等個體維度價值觀的內容;既要有公德、誠信等道德層面的內容,又要有如何提升自身、如何獲得幸福、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等生活化的內容;既要倡揚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內容的主流價值觀,又要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價值認知,實現優秀傳統價值觀與現代進步價值觀的融合,構建富有科學而富有時代特色的價值觀教育新內容。
(二)價值觀教育方式要靈活化
價值觀教育要采取多種方式潛移默化的進行,價值觀教育不同于知識能力的教育,它主要依賴思想傳播和精神培育來完成,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生硬的觀點式的灌輸和死板的理論說教只能引起中職生對教育的反感排斥。因此價值觀的教育方式要靈活多樣,突出趣味性、具體性和體驗性,不能僅僅局限在品德課和政治課上,要將其融入各個學科教學和考試評價之中,融入到教育教學和服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將價值觀教育從學校家庭有效的拓展到社會層面;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常規化道德實踐,讓中職生在行動中感受,在實踐中體驗,對相應價值觀內容產生共鳴和學習的需要,并將之踐行在自己的行動中,這樣才能真正形成持久穩定的價值觀。
(三)價值觀教育途徑要彌漫化
價值觀教育要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作用,形成教化合力。學校、家庭和社會是中職生價值觀形成的三大因素,家庭教育是中職生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學校是中職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社會是中職生價值觀形成的保障。要系統整合各類育人資源,形成家庭培養、學校教育、社會熏陶三位一體的育人平臺,用科學價值觀作為基本準則,規范中職生日常行為,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個層面。
四.結語
影響中職生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強中職生價值觀教育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價值觀教育在中職生成長成才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人生幸福和生活有意義、生命有價值的基礎與條件。新時期,堅持對中職生進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教育,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目前國際社會和教育發展的一個根本趨勢,也是中職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們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以及人們價值觀念沖突與矛盾的特點,引導中職生正確認識人生的意義,理解生活的價值,體味生命的意蘊,促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關穎.未成年人犯罪對中職生價值觀的詰問[J].當代青年研究,2012年(12)
[2]陳振江.中學校園暴力的學校歸因以及預防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本文系甘肅省中等職業教育課題階段性成果(GS[2017]ZJ085)
(作者介紹:劉高宏,平涼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傳統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