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摘 要】本文基于數學核心素養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提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構建數學模型,借助典型例題,促使學生探究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B-0067-02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數學教學要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當作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塑造學生的個人品質,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模型構建、數學運算、直觀想象以及數學分析六個方面。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響應新課改要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效設計,促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知識教學、解題訓練固然是教學的重要方面,但是,加深學生對數學文化的理解,促使學生了解數學歷史以及數學的未來發展前景,也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發掘,將相應的數學文化知識內容穿插其中,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對數學進行學習,減少學生的畏懼心理。而這一切,都要教師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了解、高效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這也要求教師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例如,在人教 A 版高中數學選修 2《微積分基本定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相應的文化內容,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由此可以講解微積分的發現過程,早在古代的希臘、中國和印度就開始萌發微積分的萌芽,到了十七世紀歐洲也開始醞釀微積分。1664 年秋天,牛頓針對微積分的問題進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666 年牛頓對其研究的成果進行總結性整理,著了《流數簡論》,這是第一篇系統化的微積分文獻。在文獻中,他借助運動學提出微積分的基本問題,發現了“正流數術”;從面積變化率入手通過反微分計算面積,提出“反流數術”;同時揭示面積計算和求切線問題的互逆關系,對微積分的基本原理進行論述。1684 年萊布尼茨發表了第一篇微分學論文。到了十九世紀,柯西和魏爾斯特拉斯提出了嚴格的微積分。通過這樣的方式講述數學相關的文化內容和背景,使學生了解數學思想文化的光輝歷史以及文化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優化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此外,教師還要借助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新舊知識之間連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人教 A 版高中數學必修 3《隨機抽樣》的教學中,教師可采取這樣的問題方式導入教學:同學們,平常你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長輩們會問,你的學習成績怎么樣啊,數學成績好不好呢?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你們通常是怎樣回答呢?引導學生回憶和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了解統計知識。之后提出這樣的問題:(1)如果你是一名食品衛生工作人員,需要對某個食品店里的小包裝餅干進行衛生檢驗,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你應該怎么去做呢?利用問題引出隨機抽樣的定義。(2)在檢驗的過程中,為什么只能抽取部分餅干作為檢驗的樣本?應該如何選擇樣本?通過這樣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相應的教學,促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構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構建數學模型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更好地利用數學知識解答數學問題,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發掘,以實際的問題為背景,以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利用。例如,在人教 A 版高中數學必修 2《空間直角坐標系》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初中階段有關數軸等內容進行回憶和復習,對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構建數學模型等內容進行復習,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之后結合生活實例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直觀理解知識。下面以例講解。
此題主要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利用函數圖象解題的能力。
總之,新課標要求高中數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要重視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設計,傳播數學文化,優化教學方式,促進模型構建,開展例題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惠敏敏.高中數學核心素養背景下課堂教學研究——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學設計為例[J].中學數學,2017(11)
[2]吳靜文.淺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以高中復數代數形式的乘除運算為例[J].學園,2016(10)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