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紅
【內容摘要】自從“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提出以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育教學,都圍繞著發展學生道德品質的中心來展開工作。培養學生的德育,是為了讓學生在終身發展過程中,具備良好的道德基礎,從而實現“成人”和“成材”。具體在初中政治學科,由于學科本身和德育具有的密切關系,我們需要在教學中努力尋找更加有效的德育教育滲透策略。使學生真正能從靈魂上,獲得道德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 滲透策略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規劃是時刻與學生的德育相關的。我們要利用好這一有利契機,將優質的德育滲透策略運用到初中政治教學中,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切實獲得高尚的高的品質,為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我們在具體教學中,將生命安全教育、人格教育、傳統道德教育,充分結合到政治教學內容之中,對學生進行了堅實有效的德育滲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以下就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進行簡要介紹。
一、生命安全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
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礎,是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生命,養成關注生命的意識,并重視自身生命。生命安全教育的延伸,是讓學生在重視自身生命的基礎上,養成安全意識,掌握安全性為。學生擁有了生命安全意識,將會更加珍惜生命,將會更加熱愛生活,這是一種良好的基礎道德意識。生命安全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主要根據初中政治教學內容的安排,集中在七年級上學期展開。我們在生命安全教育的滲透過程中,采取案例講解、材料分析、視頻學習等方法,將生命安全教育與初中政治課文相結合,使學生有效發展了生命安全意識。
例如我們在七年級《珍愛生命》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為學生播放剪輯自電影《可可西里》的教學導入視頻。視頻中敘述了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地區被盜獵、捕殺,直至瀕危的經過。學生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紛紛產生了對藏羚羊的同情。這時我引導學生,生命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財富,我們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名成員,應該養成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意識。之后我們又以我國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現象的案例,分析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造成的影響。讓學生們互動討論我們人類如何作為地球村的一名成員,與其他物種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我們的學生經過這次教育之后,有效養成了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意識,并懂得了自身生命的寶貴,有效發展了生命安全意識和道德品質。
二、人格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
人格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打下涉世立身的基礎,培養其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其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很容易被一些消極的事物所影響,被一些不想思想所侵害。我們要利用好人格教育,使學生能夠獲取正確的人品道德,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最終發展出高尚的人格。
初中政治課程有關人格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七年級下學期。我們在課程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能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發展完善的人格。例如我們在七年級《人生當自強》一課,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人物案例。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案例分析,教師則為學生解讀倡導公民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教師最后為學生總結,我們人生自強的基礎,應在遵循“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原則,使我們的人生能夠真正體現出價值。
三、傳統道德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
我國是具備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文明古國,站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每一名中華民族的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地自覺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道德文化,使傳統道德在當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對于傳統道德教育,我們首先要做到“文化自信”,要從對傳統道德的學習中,提煉適合當代的思想,來進行發展,從而促進我們的德育教育。
例如我們在八年級《誠信做人到永遠》一課的教學中,就結合課文內容,充分為學生解讀“誠信文化”。首先我為學生們介紹,誠信文化在我國有著優秀的歷史,自古就有“修辭立誠”、“不誠無物”、“人無信不立”等誠信觀念。之后我為學生講述了幾個當代的誠信故事,讓學生互相討論誠信對我們現代人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們更加明確了誠信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初中政治課程,由于其獨有的學科特點,是我們在德育教育中應該重點滲透的德育主陣地。我們在初中政治德育滲透的過程中,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正確地價值取向為引導,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為紐帶,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為目標,進行了扎實有效的德育教育。我們的德育滲透策略,使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教學中,總結出了人類道德發展的規律,為學生樹立了完整健全的人格,這將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使學生真正成為具備高尚品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雷子怡.試述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文摘版),2017,9(6):7.
[2]張雯雯.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7(8):113.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平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