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是將文本內容中的關鍵字、詞進行提煉,并統一、整合成知識框架,促使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有效提高學習個體系統化知識儲備情況。高中英語閱讀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教學模塊,教師利用思維導入組織課堂教學,能夠有效訓練學生閱讀思維,提高英語閱讀整體效果。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林勇欽,福建省連江尚德中學。
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重點模塊,通過英語閱讀,高中生能夠有效形成閱讀思維,并對閱讀情境形成深刻感悟。學生對閱讀素材的理解,主要呈現語言知識、語篇結構、題材以及包含的情感。為了讓學生對英語閱讀文本內容了解更加深入,教師應當重點思考,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英語閱讀思維和英語知識實踐應用能力。
我校地處農村,教師在組織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時,所采用教學方法比較滯后。首先,教師鼓勵學生泛讀、精讀語篇內容,并對語篇中的生詞、長句進行分析、學習。之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此種教學方式,導致語篇內容被分散開來,閱讀課堂教學缺乏整體性。同時,農村教師所組織的英語閱讀課堂,課堂氣氛比較枯燥,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導致農村英語閱讀教學效率低下,高考閱讀得分率低。可見,當前農村英語閱讀教學情況并不樂觀,教師必須對此加以重視,重點思考如何優化英語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閱讀質量。為此,本人嘗試使用思維導圖教學法。
思維導圖與傳統教學方法存在較大差別,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組織英語閱讀教學,將語篇中包含的英語知識點建立有機聯系。促使學生所在語篇閱讀過程中,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更加全面、具體,對于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時,應該合理利用思維導圖,組織教學,促進英語閱讀實現深入改革。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語言知識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占據重點教學地位,同時也決定著高中生閱讀基礎培養。因此,在此部分教學時,教師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構建課堂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語篇中存在的語言知識進行提煉、整理。找出英語語篇中包括的關鍵詞,通過上下語句之間的關聯,明確關鍵詞所代表的含義,加速學生語篇內容理解。
2.分析學情,引導學生解讀難句。教師在組織英語閱讀教學之前,應該對學生閱讀基礎進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學生英語閱讀與理解能力。之后,教師根據學生英語閱讀基礎情況,合理制定思維導圖,為學生明確語篇學習目標,突破語篇中難點句式,提供重要依據。教師根據“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設計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中,具體的包括“Consider what you want/Handle what you have/Obey the criteria rigidly…….”具體顯示如下:
3.結合思維導圖,分析語篇結構。掌握語篇結構,是英語閱讀學習的重點要素。學生合理掌握語篇結構,能夠對英語閱讀素材所要表達的內容、語言邏輯以及文章主旨形成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時,應該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明確文章寫作思路,加強語篇結構梳理,從而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語篇內容。通常情況下,圍繞一篇閱讀素材內容明確語篇結構,主要從“Opinion/illustration/solution”三個層次進行劃分。教師利用多媒體,結合語篇內容,合理構建思維導圖,將語篇脈絡、結構清楚地展示給學生,方便學生在英語閱讀期間,保持閱讀思路清晰,并按照教師提供的思維導圖進行精讀、品讀,掌握文章內容。
4.圍繞思維導圖,明確語篇題材和寫作。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塊,關于語篇類型具有多樣性,例如說明文、記敘文與議論文。不同類型語篇在教學側重方面表現出較大不同,所構建的思維導圖類型也存在較大不同。因此,教師在構建思維導圖之前,應該深度分析語篇類型,并根據具體情況優化思維導圖整體構架。
5.結合思維導圖,提升學生閱讀感悟。在新時期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閱讀基礎、能力培養,同時還應該加強學生閱讀情感培養,增強學生閱讀體驗。因此,教師在設計思維導圖時,應綜合作者創作意圖,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對語篇內容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感悟。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學生閱讀習慣得以改進,閱讀思維得以強化。畢竟英語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階段占據重點模塊,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構建英語閱讀教學體系。學生結合思維導圖,突破英語閱讀文本中生詞、難句,同時能夠對閱讀語篇結構、題材、寫作方式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文化內涵形成深刻理解,促使英語閱讀教學更加高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知識整合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關琳.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8 (0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