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連
摘 要: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采用“伙伴式”教學模式,注重教導學生伙伴式解決數學問題,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合作交流,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生生互看,豐富學生的觀察角度;生生互辯,增強學生的互動交流;生生互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伙伴式學習;數學教學;生生互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91-01
數學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改的施行,伙伴學習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伙伴之間的交流和探討,能夠改善傳統生生互動中的問題,開闊雙方的思路,發掘各自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思想上的提升。
在伙伴式學習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觀察和互相矯正,讓他們通過伙伴的表現來審視自己,從而實現生生互看,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為例,在對三角形面積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不明白ah/2中的“÷2”是如何得來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一些學生巧妙利用方格紙進行分割,手動演示三角形從方形中分離出來的情況,再對三角形和方形的關系進行探討,最終得出三角形的面積是其對應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也就是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中“÷2”的由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從伙伴的操作中得到啟發,從而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觀察角度,開闊了思維,提升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在數學的教學中,采用伙伴式的生生互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能有效彌補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伙伴處吸取優秀的學習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傳統生生互動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之間容易因為觀點的分歧產生沖突。而在數學教學中,并沒有一個不“是”即“非”的標準答案,在對一個數學問題進行討論時,往往可以得出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伙伴式學習中的生生互辯,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通暢交流,帶給學生良好的交流體驗。以“角的初步認識”為例,為了讓學生對角的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教師向學生展示了一幅羊角的圖片,并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來說說,這是角嗎?”隨即展開激烈的辯論。學生之中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教師將持兩種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并討論角的問題,最后得出結論:羊角中雖然有一個“角”字,但明顯不符合數學中對角的概念的認知。在數學中,角是由兩條直邊和一個頂點組成,因此羊角不能算作數學中的角。再如,在教學“比較異分母的大小”時,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找出比較異分母大小的不同方法,讓學生展開交流和討論。一些學生開始積極地思考,用畫圖或公式計算的方式來實現對異分母的大小比較,再與其他組的學生進行比較,最后得出最優的比較方法。之后,教師將學生得出的方法進行總結,選取其中最簡便的方法作為最終結果,提升學生從多種方法中選擇最佳方法的能力。這樣,在交流辯論中,有效增進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效果,最后達成共識,有助于共同成長。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采用伙伴式的生生互辯,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思想火花的碰撞,更可以從辯論中得出一致性、有代表性的結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互動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數學教學中,開展生生互評可以幫助學生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學會欣賞他人、取長補短,促進學生的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同時,有效的互動,也能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垂線的畫法”為例,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思考如何畫出互相垂直的線條。在學生的作畫過程中,有一部分同學采用眼睛估測的方式,用直尺畫出了兩條看似垂直的線,而標準的畫法則是通過三角尺和量角器進行角度的固定,最后才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條。針對該部分學生的畫法,另一些學生展開了評價:“雖然這種畫法非常方便,但是不規范,通過眼睛估測的垂直不能算作真正的垂直,僅靠估算作圖是不對的,應該采用規范的方法。”同學之間的中肯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快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完善和提高,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將數學學習看作一件快樂的事。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采用伙伴式的生生互評,與伙伴分享知識,不僅可以及時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力,增強伙伴間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總之,伙伴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伙伴式的生生互動,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和分享的能力,同時促進學生情感上的交流,使課堂教學變得輕松有趣。此外,生生互動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閻曉林.小學數學課堂生生互動狀態的調整與優化[J].基礎教育研究,2015(20).
[2]高叢林.伙伴式學習: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J].江蘇教育,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