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晨銘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037-01
摘要 本文從競技對手和接班人等方面深入探索影響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因素,提出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和學校合作的模式;培養專業體育管理人才,科學系統地管理民族傳統體育在當代的發展,期望能提高民族傳統體育各項目的競技性,吸引更多人的參與和支持。
關鍵詞 民族傳統體育 競技性 合作
一、前言
我國發現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共有977種,其中漢族有301種,少數民族有676種,數量和種類之多是世界上除中國以外其他任意一個國家所不具備的。但遺憾的是,現如今,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措施,我國各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和發展已出現了危機:很多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隨著老藝人的逝世而面臨著消亡的趨勢,當代人們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思想觀念和參與意識也較為薄弱,多樣化逐漸減少,其前景令人擔憂。
二、影響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不利的因素
(一)競爭對手強勁,競技性強
競爭對手主要來自西方體育尤其是奧林匹克體育的強勢攻擊。西方人素來都是冒險主義者的代表,西方人通常會為了證明自己是勇士和示威等目的而參加體育活動。
民族傳統體育中的“傳統”二字表明了體育活動具有歷史文化性,我國從古至今都宣揚“養生之道”和“中庸之道”,崇尚安逸的田園生活,人們參加體育活動追求的不是實際的勝利,而是單純的娛樂,這就是民族傳統體育與西方競技體育的主要區別。
(二)傳播者和接班人日益減少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二、三產業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為追逐更高的收入和福利,離開故鄉,走人城市,成為城市建設者的一名成員。在城市生活新鮮感的影響下,入城人員現代化意識隨之愈來愈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發生改變,人們愈來愈遠離依靠傳統生活方式生存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慢慢削弱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技藝載體的數量。
由于多數學校存在資金困難、場地面積有限等困難以及學校領導和家長重視文化成績、忽視身體鍛煉的普遍心理,體育課實際成為教學課程安排的點綴。如果體育課正常上,其課程內容主要以西方競技體育活動(如籃球、足球和羽毛球)為主,很少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身影。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學校體育課程安排中的開設充滿了困難,更不用說發揚傳播了。
(三)相關賽事短缺,觀賞性不強
目前已知的關于民族體育活動的大型賽事主要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簡稱“民運會”。民運會從1953年至今共舉辦了十屆,參賽規模、人數、項目(活動)類別和數量、質量以及規則設置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地進步。但是,由于我國各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在項目普及和運動員競技實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在民運會賽場上競技性項目嚴重少于表演性項目,如在第九屆民運會上,競賽項目16個,表演項目185個。
三、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措施
(一)提高各項目的競技性和觀賞性
新時代新要求,要使民族傳統體育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就要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革。改革可以從活動內容、規則、時間和場地等方面展開,如縮短比賽時間、調整比賽規則、規范場地、培養專業運動員和裁判員等等;還可以借鑒韓國跆拳道發展的經驗;韓國跆拳道組織為了能讓跆拳道順利進入奧運會,堅定地對跆拳道的擊打技術進行了深入徹底的改革,使之在觀賞性和競技性上大為提高,最后成功在2000年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二)跨行業合作,重視參與和體驗
在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可優先試點開發民族傳統體育中趣味性強、觀賞性高的活動與旅游業展開合作的模式,使少數民族的旅游業變為不僅包括自然風光的游覽還包括體驗民族特色傳統體育活動的經營模式,游客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親身體驗,能真實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帶來的特有樂趣,盡興而歸。這種合作不僅可以為旅行社增加特色,擴大經營規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使其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還能使游客物超所值,為旅行社培養忠實顧客,更能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群眾基礎和宣傳效應。
(三)加強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各級政府應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程度和經濟扶持力度,放開市場。同時,完善民族傳統體育市場管理法規,加強體育市場的規范管理,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監督管理制度。對于危險系數高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要制定嚴格全面的技術要求,確保參與者的安全。政府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努力挖掘、整理、開發和利用好民族體育活動的傳統特色,加快其現代化進程。
(四)轉變管理模式,科學管理
要逐步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不可故步自封,不思前進,需把目標和計劃放得長遠。從大局出發,選擇性地學習國外先進體育活動組織開發的經驗,借鑒其成功模式,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相關政府部門可挑選出有廣泛群眾基礎,易于改革成功的項目,采取在小范圍里試點的方案,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總結和改進,待其成功后,再大力推行,減少因全面展開帶來的損失。同時在各大體育院校和師范院校開設培養體育管理類專業人才的課程,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良性循環,在發展過程中不可為了經濟利益而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
四、結論
在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采取積極開放的態度,通過對不同體育文化的交流、吸納和選擇性引進等方法,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才能有實力和優勢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體育的強大和魅力。積極應對西方體育的挑戰,促使民族傳統體育在競爭中不斷進步,不斷提高其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