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國強
【摘 要】如何加強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使之身心健康,充滿活力呢?內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根本,是原動力,只有在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自覺地養成鍛煉習慣之后,才能真正實現“終身體育”。本文首先就闡述了培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主觀能動性的原因,接著提出了培養高校學生體育鍛煉中主觀能動性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職學生 體育鍛煉 主觀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04
一、培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主觀能動性的原因分析
培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主觀能動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培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主觀能動性是滿足學生自身的需求。對于處于高校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身心發育都變得日趨完善。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高等院校的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得十分的理性,以往僅僅憑借興趣進行學習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因此,培養高校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很好的滿足他們自身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并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各項的體育鍛煉中去。其二,培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讓學生對從事的體育項目產生強烈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凡事具備了興趣,學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培養高校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理性的認識,進而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到體育鍛煉中。
二、培養高校學生體育鍛煉中主觀能動性的主要途徑
(一)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和強度
根據筆者的調查,高等院校中普遍欠缺與體育鍛煉相關的文化和氛圍。因此,要想培養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文化建設應該成為“排頭兵”。首先,現如今各種體育賽事多如牛毛,志愿者在體育賽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巨大。一般情況下,各大賽事的志愿者大都來源于各個高等院校。而這些高校的學生在參與各項賽事的過程中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并在此過程中創造自己的價值,讓自己收獲足夠的認可。其次,各個高等院校應該大力發展與自己學校實際情況相適應的體育社團。一般而言,體育社團屬于校園內的自發組織,由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籌建組成。體育社團的建立和完善是體育校園文化根植校園并發揚壯大的一大具體表現。在體育社團中,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匯聚一堂”,在頻繁的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逐漸增強。
(二)因地制宜,加強校園體育場館器材設施的建設力度
體育鍛煉與其他學習活動相同,相應的設施設備都是必須保證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保質保量的體育器材設備,任何體育鍛煉都將變成了“空中樓閣”。根據筆者的調查,與普通的高等院校相比,高等院校體育設施設備的缺乏是普遍現象。很顯然,在“缺衣少糧”的狀態之下談主觀能動性,效果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因此,為了提升高等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校園場館的建設勢在必行。各個高等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步驟,分階段的進行體育場館的建設和體育設置的購置購買。體育設施設備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提升,也是學校進行對外宣傳的窗口之一。
(三)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升與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因此,要想提升高校學生體育鍛煉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該借助各種手段和多種渠道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首先,教師應該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學知識的能力的提升和補充,與時俱進,以全新的姿態來適應新時期學生的新要求。其次,教師還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授課能力和組織能力。只有自身具有魅力且教學能力較強的體育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滿足學生的需求,并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四)使用具有多樣性的教學手段
現如今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明顯增強,與以前的學生相比,他們對于教師的教學有著更加高級的要求。因此,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應該采用比以往更加多變且靈活的教學手段。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特點不同,其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兼有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生會由于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感到無比的開心自豪,這對于提升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在體育鍛煉中難免會存在諸多的障礙,而這些障礙帶來的挫敗感、失敗感則是學生提升主觀能動性的“攔路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對于那些難度較大,技術復雜的內容就應該采取科學且規范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有難度動作要領的講解,并且通過游戲法、比賽法等趣味性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擺脫枯燥的學習體驗,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進行體育鍛煉,提升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此外,與其他學習科目不同,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加強體育練習中對于學生的保護,讓學生在一個安全無憂的狀態之下進行體育鍛煉,在這樣的形式之下主觀能動性勢必會得到顯著提升。
(五)幫助學生克服體育鍛煉中的消極情緒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不同的運動項目會有完全不同的學習體驗。很多身體素質不好或者是不愛好體育的學生很容易在體育鍛煉中產生消極和挫敗的情緒,而很顯然這種消極的情緒是體育鍛煉中主觀能動性的“最大敵人”。很多有經驗的體育教師就很會在教學中通過一對一或者是趣味教學的方式有效的幫助學生克服一些不必要的消極情緒,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樹立起學習體育的自信心,在一個積極且向上的情緒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六)積極發展體育俱樂部,讓體育鍛煉普及面增強
高等院校的學生思維活躍,十分具有活力。在高等院校中積極發展體育俱樂部對于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校園俱樂部是建立在體育鍛煉和體育比賽的前提之下,其主要是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他們能夠更多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并在此過程中既鍛煉了自己的身體,又提升了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
三、結語
高等院校作為我國目前教育體系中一大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校中,體育課程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教學作用,既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讓學生在感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自覺進行體育鍛煉,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譚樂華,亓永順.培養高職大學生體育鍛煉主觀能動性的途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