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肅
【摘 要】初中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較強,在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針對初中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處理好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關鍵詞】初中物理 提問策略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71
恰當的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心智機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上述功效。
一、提問要有啟發性
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提出的問題具有啟發性,不是填空式回答,把一個完整的句子截成幾段,教師問上半句,學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斷式發問,學生無須做多少思考,憑猜測便能正確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問的方法去“灌”,直到學生鉆進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應“慷慨”地提供思維加工的原料,通過回憶已有知識、演示實驗、敘述現象、出示練習題、閱讀資料、觀察掛圖、參觀或其他實踐活動等,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其次,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為什么”,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如,“自由落體運動”一節的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提出“一個金屬片和小羽毛,哪個物體下落的快?”學生回答“金屬片,因為金屬片重,”教師接著做課本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注意觀察兩個物體的下落情況,接著發問“哪個物體下落的快?這一問學生對生活經驗“因鐵重而下落的快”產生了懷疑,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最后,提出激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問題。教學中教師適當選取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答途徑,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
二、注意利用實驗來進行設疑
與理論知識的講解相比,科學實驗來展現物理概念、原理、規律等往往更加直觀、生動,能夠對學生的視覺產生很大的沖擊,因此,也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為此,在提問的環節,我們可以大膽借用實驗的手段,利用實驗來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例如,在講到“機械能守恒定律”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該定律的意義,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了一個小實驗:首先教師用一根細線拴住一塊鐵塊,制成一個單擺來進行實驗,然后用手將鐵塊拉開一個角度,并且把鼻子故意靠近鐵塊,就這樣,鐵塊開始在教師的鼻子附近來回擺動,很多學生擔心鐵塊會在擺動的過程中砸傷鼻子,于是大部分學生都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觀察著擺動的鐵塊。然而,鐵塊在擺動的過程中并沒有碰到鼻子。待實驗結束以后,就提出問題:為什么來回擺動的鐵塊就是打不到教師的鼻子呢?其中有沒有什么必然的規律在其中呢?就這樣,在實驗的幫助下,不僅幫助學生有效地集中了注意力,同時還為學生設置了一定的疑問,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活動。
三、提問要有層次、梯度
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結構、思維能力等等方面有差異,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不在同一層次,作為教師,應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多設計一些不同深度類型的問題,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
根據具體的問題難易程度,可以提問單個學生,也可以通過提問多個學生,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每節課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回答,特別要考慮中低程度學生的參與面,選擇有利于發揮學生特長的時機讓他們參與,更好地激發班級群體積極思維的熱情,在某問題中,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現象,學生提問學生,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提問不能只滿足于個別學生的回答,對個別學生的回答,無論正確與錯誤,教師都要考慮這種回答與全班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是什么關系,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數學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需要矯正,那么他所存在的問題是否代表著多數學生?只有把這些情況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對于不同的題型,提問的方式是不一樣,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斷型,回答“怎么樣”的描述型,回答“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異同”的比較型,其中判斷型主要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描述型、分析型主要針對中等生,比較型主要針對優等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提問,可使各類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各有收獲,同時也可防止學生因多次失敗而喪失學習積極性,損傷自信心和自尊心。
課堂提問要有梯度,如果問題太大,學生將無從下手,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時調整問題,換個角度或者將原來的問題化成幾個相互關聯的子問題。
四、提問時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
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往往是剛給出問題就請學生站起來回答,一旦學生回答不出來要么立刻換人,要么直接給出答案。這樣的提問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課堂上,除非是一些淺顯的問題,否則學生一定需要思考時間,如果每次在剛提出問題時就進行提問,不僅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壓力,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使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率和深刻性受到影響。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在提出問題以后,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遇到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一旦學生站起來以后回答不出問題,教師也不要輕易放棄,而是嘗試著對學生進行引導。雖然這樣可能會多花一些時間,但是這樣的提問如果能夠出效果,多花點時間絕對是值得的。
總之,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注意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我們要反復推敲語言的準確,要注意對學生的尊重,要注意采用協商性的語氣,題應多設幾個階梯,層層深入,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不停地觀察學生的反應,不斷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增強他們回答較難的問題的信心,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倪泉敏.談初中物理課堂的提問教學優化[J].學周刊,2018(05):117-118.
[2]劉凱.初中物理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6(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