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怡
【摘? ? 要】數學是小學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同時數學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課程,即便是學生以后畢業參加工作了,也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由此可見數學的重要性。數學的學習要從小學生抓起,要讓小學生學好數學,就要先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 興趣培養?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89
作為數學教師,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只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么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們平時授課,學生不一定會認真聽,但如果學生有了興趣,一定會聽的非常認真。學生要是對數學沒有興趣,我們布置作業后就是催著學生完成,甚至要請家長幫忙監督學生完成作業。而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地完成作業,甚至在復習完功課之后還會主動的預習第二天要學的東西。興趣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轉化地位,由被動變為主動。下面,本人就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一、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數學的一大難點在于,數學是極具理性而且抽象的,數學的嚴謹和抽象讓很多人心生膽怯,在剛接觸數學的時候,就認為數學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斷地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畏懼數學的心理就真的成為了不可逾越的障礙。
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小學的數學教學就很重要,首先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畏懼,坦然接受,再循循教導,讓學生學好數學。很多時候,小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覺得數學很枯燥乏味,沒有樂趣。可是數學是真的沒有樂趣還是我們沒有在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呢?數學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們在授課時要想辦法讓數學變得形象具體,數學是枯燥的,所以我們要讓數學變的有趣。老師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比如說在學習乘法的時候,我們可以組織班上的同學一起玩一個數字游戲。讓學生從1開始依次報數,但是不能說數字7和7的倍數,遇到含7的數字或者7的倍數,就直接說“過”,若是說了含7的數字或者倍數就視為失敗,需要接受懲罰。這個游戲特別適合班上的人一起玩,從第一個人開始報數,一直到最后一個人報完數結束,大家就會在游戲中進行乘法運算。當數字7玩熟了之后,我們又可以換成其他數字來玩,一邊游戲一邊學習,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乘法運算。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學習應該是學生占主導地位,老師只是負責引導。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老師在備課授課,學生不想聽不想學,讓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這樣的教學是需要改進的,我們應該把學習這件事還給學生,把思考留給他們自己完成。自古就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說法,數學的重點就是思考,如果老師代替學生去思考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沒有得到提升,他又如何得知數學的興趣所在呢?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偷個懶,放一放,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在解題的時候,我們先做一遍,看看里面涉及到的知識點學生是否學過,如果都學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解題。如果他們解不出來,就看看他們的草稿紙,看看是哪里還沒有想到,然后提示他們去看看書上相應的知識點再來解題。
老師的精力應該是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思考上面,而不是去想怎么把解題步驟給學生演示清楚,引導學生解題比給學生演示解題過程重要得多。在很多時候,我們不用太早把數學上的規律說出來,可以先列出一串數字,讓學生自己去演算,發現其中的規律。大膽的假設,然后小心地利用其他數字去驗證這個假設。這才是數學的樂趣所在,我們應該把這種樂趣還給學生,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相信他們的能力,等到了最后才由老師去做一個總結。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取長補短
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老師也應該要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可能對數字很敏感,對于數字之間的運算掌握的特別好,計算的時候速度很快正確率也很高。有的學生可能對數字沒有那么敏感,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錯。在發現學生某方面不足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批評和打擊,而是要去發現學生其他方面的長處,去表揚他的長處,然后讓他與別的同學溝通交流,幾個人之間互相學習彼此的長處。其實在學生表現出某一方面不足的時候,最先發現并且最為敏感的人是他們自己,這個時候老師再說上一句不好的話就會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學不會之后就會開始厭學。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予學生學習上的幫助,對于學生學習數學不利的事千萬不要去做。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習好的同學帶動學習差的同學,學生之間交流起來沒有壓力,效果更好,學習好的學生可以鞏固自己的基礎,學習差的學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老師也樂得輕松,這是對大家都有利的事情。
四、安排學生動手操作
眾所周知,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是很難坐的住的,當他們控制自己想玩的欲望時,留給學習的精力也就所剩不多了。所以說,最好的學習狀態,就是在玩中學習,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學習上,不知不覺中就認真嚴肅起來了。
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制一些七巧板,做七巧板的時候就對基本的幾何圖形加深了印象。等到利用七巧板拼湊其他圖形的時候,學生拿著自己做的道具,一門心思想著拼湊幾何圖形,也就不會再閑聊或者做別的事了。這些動手的操作可以釋放小學生的天性,同時也會加深印象,如此學習興趣也就自然培養出來了。
五、利用腦筋急轉彎來學習
小學生對玩的興趣總是比學習的興趣大,那我們就要想辦法把學習和玩耍結合起來,增添學習的樂趣。這個時候,腦筋急轉彎就可以很好地被利用起來了。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和發散思維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問“什么時候,四減一等于五?”這當然不是普通的數字運算,等學生琢磨之后,就會得到答案,四邊形,減去一個角,就變成了五邊形。要讓學生小心求證的時候,可以提問:“猴子每分鐘能掰一個玉米,在果園里,一只猴子5分鐘能掰幾個玉米?”粗心一點的學生可能會立刻搶答,能掰5個玉米。但是很快細心一點的學生就會說是0個玉米,因為果園里沒有玉米。這樣也就讓學生知道了小心求證的重要性,解題的時候就會小心計算了。
總的來說,小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我們就不用太擔心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因此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所有數學老師的教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