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丕托娜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節奏作為音樂的第一要素,節奏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是學生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音樂能力的核心點之一。本文將從節奏教學的現狀與重要性進行論述,通過節拍、語言、身體動作的方式方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 音樂教學 節奏訓練 動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90
節奏可以脫離旋律獨立存在,而旋律脫離了節奏則無法存在。可以說,沒有節奏,音樂就失去了生命力。節奏就像人體的骨架一樣,人有了骨架才站立起來,而音樂美不美,一個人美不美,首先取決于骨架,如我很高很瘦,我的骨架結構長而細;你很胖很矮,你的骨架結構短而粗大。那么音樂也是這樣,要塑造好的旋律,首先離不開好的節奏。而節奏的學習不是按照樂譜按部就班的打出來或唱出來就可以,那樣是呆板的。節奏的學習往往包含了力度、速度和情感等在其中,需要學生通過感受和體驗節奏的內在動力,準確把握節奏,進而表現音樂的情感。
一、節奏教學的重要性
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了音樂魅力和靈魂,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剛接觸到音樂,對于一切音樂知識都是未知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要教授學生有效的音樂知識,為學生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節奏教學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節奏感在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作用,在音樂課堂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節奏在學生學習音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掌握了節奏感,才能真正認識到音樂產生的節奏節拍,從而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掌握。學生對節奏感的掌握加強了,他們的音樂欣賞、演唱以及感受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從而使他們的音樂學習更加有效。適當的節奏感訓練還可以使音樂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有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音樂。因此,教師應該科學有效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音樂,從而培養起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更加有效地掌握音樂知識。
二、節奏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語言在節奏中的教學方法
音樂中的節奏大多來自于語言,是最近于人的自然發聲的,而我們從出生開始家長就會教我們學習說話,所以用語言作為節奏教學的起步,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從本土語言文化進行教育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從教育上得到保障。用語言與節奏進行的教學,主要是節奏朗誦教學,從學生們熟悉的環境與事物入手。如姓名、動物名、交通工具、地名、所學的古詩詞、兒歌等,從中提取節奏基石進行訓練。在朗誦時,對節拍、節奏出錯的學生要及時糾正,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正確的節奏感。
(二)動作在節奏中的教學方法
節奏與動作包括聲勢和身體動作兩方面。聲勢的基本形式包括拍手、跺腳、拍腿和捻指四個方面,代表著音樂的四個聲部。因為人的雙手雙腳可以分開拍打,在記譜上,符干朝上代表的是拍打或跺右邊,符干朝下代表的拍打或跺左邊。關于節奏的訓練,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怎么開始。
(三)律動在節奏中的教學方法
在律動教學中,節奏的訓練需要聽覺器官和身體的合作完成。聽覺器官接受聲音和節奏,形成音樂記憶。身體——節奏運動的載體,通過身體動作可以體驗和再現音樂節奏。節奏的學習主要依靠的是身體運動和聽覺,通過日常重復練習來獲得肌肉和音響的記憶,進而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能準確表現節奏。律動教學是在聽音樂的同時用身體動作來體驗音樂,在律動教學準備過程中,首先可以通過播放音樂,學生通過聆聽節奏音響,使學生自然集中注意力,隨時做出身體反應。在律動練習中,動作包括原地動作與空間動作。原地動作包括有拍手、搖擺、晃動、指揮、彎曲、轉身和踏步等。空間動作包括有走、跑、跳、蹦、躍、奔騰和滑行等。這些身體的運動語匯,可以單一或綜合使用,講求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分配不同程度學生表現節奏要素的難度,如程度低點的學生做簡單的動作,程度好些的學生可以允許他們互相走動,學生之間進行交流。
三、提升學生節奏訓練的建議
(一)樹立對節奏的正確認識
提高師生對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正確認識,是提高音樂教學有效性的一條有利途徑。學生時代,是掌握知識、提高自身能力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來說,還是對學生以后的發展而言,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要樹立師生對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正確認識。首先,必須要及時的調整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維,激發學生對節奏訓練的學習熱情;其次,應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實現對音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專業教師的素質水平
音樂教學能否高效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專業素質水平的高低。學校應該加大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除了要投資購置更加專業的教學設備外,還要注重對專業人才的招聘。同時,還要定期對教師開展一些培訓活動,讓教師學習那些更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為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保障。針對當前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教師還需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改變教學理念,防止教學工作中出現“照本宣科”、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等教學問題。
(三)將生活引入課堂教學
將生活中的節奏美帶入到音樂教學的節奏訓練中,既能夠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教學難度,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使用水杯、不銹鋼勺子、木棒等生活用品來充當教學工具,并敲擊出相應的節奏,讓學生感受不同材質敲擊時所產生節奏的強弱。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這些生活用品進行改造,然后再進行節奏訓練。將生活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大有裨益,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節奏訓練中要注意學生的年齡和心智,來給他們制定合理的節奏訓練計劃,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的節奏訓練方法來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讓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而且也會給予學生們創作靈感,提高學生在音樂上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鄧珊海.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J].青海教育,2013(4):33-33.
[2]張博.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的訓練[J].學周刊,2015(15):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