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
【摘 要】初中語文的教學重在“培養”二字,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文學語感。初中語文教師看似壓力很小,實則責任重大。教師要全心全意地引導學生學好語文,因為語文來源于生活,學好了是受益終身的。
【關鍵詞】記憶能力 朗讀能力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35
初中語文教學包括了詩歌教學,散文教學,古文教學等一系列的文體教學,雖然籠統地都稱作語文教學,但是事實上不同文體的教學側重點是完全不同的。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就必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那么什么樣的方法能適用于所有不同文體的教學?答案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能力,喜愛語文的興趣導向以及慢慢積累的文學語感。不同于理科學科有明確的條理性,也有明確的教學方法和目的,語文學科的學習沒有具體的條理性可言,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足夠努力足夠有耐心,才有量變引起質變的可能。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初中語文的教學,是輔助學生打基礎的最佳時刻。語文學科是學生初中升學考試的必考項,也是學生高中高考的必考項,更是承載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神。學生學好語文科目不僅有益于個人的學習發展,更有助于學生提升自我修養和品質,成為更好的人。所以語文學科的學習雖然沒有理科科目那樣的難度,但是其重要性是不亞于任何一門科目的。教師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毅力,幫助學生學好初中語文。
本文以“培養”二字為主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即古人所云的“讀萬卷書”,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一張書單,布置長期的閱讀任務,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萬卷書”的震撼。培養學生記憶能力,這個能力主要是針對古文學習而培養的。即使學生沒有理解和分析一篇文言文或一首古詩的能力,把內容完整準確的背下來,也是大有裨益的,更不用說我們今天接觸到的古代文學經典大都是值得銘記于心的。最后是朗讀能力,每一首經典悅耳的詩歌或文章朗誦,都是建立在朗誦者對其有獨到的感悟和認真品味的基礎上。本文全面細致的從三個方面分析如何科學性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法。
一、記憶能力
關于語文科目的記憶能力,可以講從背誦三字經到背誦孫子兵法,背誦所有寫在紙上的有用知識,背誦五千年歷史的古人,也可以講典故信手拈來,出口成章的某省高考文科狀元,他也不過是從背誦“床前明月光”開始的。記憶能力可能不是直接影響語文科目學習成果的決定因素,但是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科目,第一個要具備的能力就是記憶能力,記憶見到的第一個生僻字,讀到的第一句復雜句,第一首瀟灑恣意的古詩,第一篇晦澀深奧的文言文,第一次接觸到的語文世界。而教師要做的,就是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記憶方法,幫助他們用記憶走進語文的世界。傳統的記憶方法是讓學生生硬的記住規定內容,一遍不熟就再記十遍。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培養學生的耐性,而要想形成長久的記憶,對學生來說十分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理解記憶法,先熟悉文章內容再進行記憶,效果會好很多;或者抄寫記憶法,雖然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但是初中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不如試試“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督促學生用合適的方法記憶文章,更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和主動記憶的意識。記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可能一開始教師和學生都會感到困難,但是只要努力堅持,就一定能收獲成功。
二、朗讀能力
語文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的另一項技能,就是朗讀能力。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朗讀者要領悟文章精髓,明白行文情感,才能聲情并茂的讀好一篇文章。朗讀,不是隨便讀一讀,而是建立在朗讀者全面的了解了文章主旨才能做到的。這樣的能力對學生而言有什么具體的作用呢?第一,能塑造學生的文學情懷,讓學生從心底接受并喜愛語文學科的學習和研究。第二,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領會。例如在開始一篇散文的教學前,讓學生先行朗讀一遍,然后教師再自行朗讀一遍,讓學生自我體會這其中的不同,并得出結論。例如在開始一篇文言文的教學前,播放專業的朗讀音頻,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能自主的欣賞到朗讀的魅力,古詩詞的魅力,語文學科的魅力。例如篩選優美有趣的朗讀視頻分享給學生,像是中央電視臺的朗讀者就很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學會傾聽和欣賞朗讀這一種美。學生一旦具有了朗讀的能力,在遇到陌生的文章時,能不自主的在心底進行朗讀,從而把自己帶入文章意境中,更好的領會文章主旨。這對學生處理文章類題目是有莫大好處的。這種能力的培養與記憶能力相同,都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的。需要教師對自己的學生有耐心,同時教師要教導學生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否則再多再好的方法都沒有用。
三、閱讀能力
如果說記憶能力和朗讀能力是學生要具備的硬件能力,那么閱讀能力就是學生不可或缺的軟實力,是語文學習能力綜合實力的展現。閱讀能力與朗讀能力僅一字之差,但是涵義和指向卻是千差萬別的。閱讀能力不僅需要學生大致明白文章意境,更需要逐字逐句的品鑒和賞析,所以文章閱讀的題型一直是語文試卷上的重頭戲。該類題型沒有完全絕對的標準答案,但是天馬行空的作答又不可能拿到分數。閱讀題型的難度不亞于任何一道理科大題,考的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最能體現學生語文學習功底的明鏡。閱讀能力的培養很難,又十分必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堅持閱讀,閱讀量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要提醒學生關注生活日常,因為語文來源于生活,學生用來觀察人來人往的細致和認真,同樣適用于閱讀文章。這是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致的分析能力,這樣的能力能準確的用在理解文章上,那就是一次成功的閱讀。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任務里最艱巨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教師可能竭盡全力也無法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功,但是這樣的教學理念適用于每一個教師。
初中三年的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方向,尤其是文學類科目,所以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迫切的需要優化和提高。教師必須要耐心的對待自己的學生,給予他們最大的鼓勵和信心。本文以培養學生記憶能力,朗讀能力和閱讀能力為切入點,詳盡細致的分析了如何科學性的提高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