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強
【摘? ? 要】在目前的高中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著非常普遍的應用,這種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對于高中地理來說,由于知識點比較多,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就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詳細探究,希望能通過此次理論研究,能為解決實際地理教學問題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 小組合作?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161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互相發言、幫助、理解及耐心聆聽、探討來完成的。成功的合作使學生學會交流、傾聽、尊重他人,既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高中地理教師應科學使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帶動學生的課堂情緒,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有效增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一、科學合理的方式分組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是前提。那么如何科學合理地分組以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呢?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科學合理的組建小組,組建小組的基本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要求教師必須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基礎知識、思維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紀律狀況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讓每一個小組都勢均力敵;其次,小組學習是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需要明確分工合作。分組之后,讓學生根據小組成員的愛好特長自行劃分角色,讓每一位學生都分工協作,參與整個討論過程。期間,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正確定位,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二、培養合作習慣
一個有效的小組合作機制是建立在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基礎上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才能使合作學習有條不紊地展開。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并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再整合每個成員的觀點進行總結,最后形成自己的小組學習成果。例如,在學習《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一節時,筆者讓小組內進行分工,有人負責探究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包括原因、具體表現和代表地點;有人負責探究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同樣包括原因、具體表現和代表地點;有人負責總結和記錄;有人負責發言。這樣一種分工完善的小組合作,不僅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有效完成合作學習任務,而且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效地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內的分工和人員分配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調整,從而鍛煉學生各方面的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加強小組間的合作
很多教師在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僅僅把側重點放在了小組內部的合作上,致力于加強小組內不同同學的合作意識,而忽視了加強小組間合作的作用,這個問題在我國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部分教師過分追求小組合作式學習的形式化,而忽視了該教學方式的實際目的。小組間的合作對于提升小組合作教學質量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組間的合作能夠促進班級內形成合作與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小組間的合作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教師應該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探討與討論,小組合作式的方式應用久了之后,每個小組都會形成其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此時,讓不同的小組間進行交流,可以讓不同組的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例如在氣候類型的判斷講解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不同的小組互相交流學習經驗,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氣候類型的實際判斷,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實際上是把小組合作的益處最大化,使班級內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四、豐富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
小組合作教學法不能僅僅是單一的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學習,這樣會使學生逐漸感到枯燥,而是要不斷豐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根據教學內容可以是討論式學習,也可以是角色扮演,還可以是小組之間進行辯論。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城市化”時,老師可以改變讓學生進行討論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圍繞“對于城市中心和郊區,更偏向于生活在哪個地方”這個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辯論,分別說出生活在城市中心和郊區的優缺點,這樣就活躍了課堂氛圍,然后老師進行最后的總結,最后引出城市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繼續討論什么是城市化,從更高的視角研究世界城市化的進程。通過循序漸進的小組合作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五、做好學生反饋與探究指導
盡管一般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為扎實的知識基礎,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但是學生畢竟沒有教師的學識和眼界,更不像教師接受過專業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進行時時跟進和指導。做好學生信息反饋和探究指導,是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完成的任務。學生在進行高中地理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有小組成員的集思廣益,會把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解決掉,也會針對學生興趣點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但是學生的解答是否正確,他們探究的方向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與培養計劃,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裁定和判斷,在其中出現的疑問和困惑,也需要教師進行解答。例如在學習《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章節時,學生可能對當前全球環境中的氣候變暖課題產生興趣,并且探究的方向可能朝自然環境更迭和變化方面靠攏,也有可能研究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自然環境造成的后果,這些探究學習都是有益的,也更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
六、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不斷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參考文獻
[1]袁飛.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4(8):67-67.
[2]潘鵬云.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西藏教育,2017(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