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東
【摘 要】小學數學的課堂提問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提問就是運用巧妙的激疑設問,讓學生頭腦中產生疑惑,進而引發主動思考;而思考是啟迪知識的鑰匙,學習深入的源頭,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在一線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持續性對課堂提問的方式、角度、途徑、過程、內容等方面進行優化,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強化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全方位立體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動力,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價值,進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有效性,達到激發學生思維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 提問教學 輔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17
課堂提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問效果如何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而決定提問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提問氣氛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教師能夠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只有找準課堂提問的切入點,才能真正提高課堂實效。在學習壓力的壓迫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很難放松自我,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更利于學生學習,為此,老師要盡可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積極鼓勵所有同學回答問題,學生的性格各異,有的活潑,有的相對安靜,有的則靦腆。在提問中教師更要主動去關注那些靦腆害羞的學生,通過提問問題,讓他們積極主動融入到學習中。在提問中教師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去詢問,而不是以長者的身份去提問,讓學生能夠完全放松身心融入課堂去學習思考,長期的緊張壓抑不但不能使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反而會降低。
二、提問內容要具有啟發性
學習數學知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識點的矛盾與已有知識或經驗的矛盾作為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多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多設計一些具有多種思維途徑和結果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這節課時,可以采用這樣的提問:1.大家思考一下圓形可以轉化為別的什么圖形?2.轉化后的圖形和圓形有哪些聯系?3.圓形面積公式如何推導?通過這三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提問,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一步步地推導出圓形面積計算公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想。
三、遵循適時性原則,注重提問的梯度選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提問,面向的是班級全體學生,因此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問題的適時性,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合適的問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前的教學進度,基于具體化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和具體認知特點,進行適時提問。但由于學生主體存在個性化的差異特征,因此這需要教師在運用適時性原則提問時注重問題難度的梯度選擇,設計由淺入深的不同問題,使每一個提問都能夠滿足學生個體的最近發展區域。例如,在進行“圓的周長”這一內容教學時,如學生首次接觸周長的概念,需要基于這一現狀首先對此進行提問,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難度的逐步推進,什么是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圓的周長?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之間有什么樣的內在關系?這些問題需要基于學生認知水平的不斷推進而適時提出,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向更深層次進行開發。
四、提問的多向性
教師所提的問題的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學生回答這類問題時,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學生的思維要躍出線性思維的軌道,向平面型、立體型思維拓展。因此,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傳遞的多向性。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改變信息單向傳遞的被動局面,使課堂呈現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學生問學生答的生動活潑局面。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有疑有惑,便出現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話語呀!真正道出了“提問”的價值所在。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當學生通過動手操發現長方體的展開圖的面積就是它的表面積,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看著立體圖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有條理、有根據地敘述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五、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
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要給予支持和幫助,對于學生的這種質疑精神要給予贊賞和肯定。學生的問題無論有沒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和建議,教師都要認真對待。之后,再對問題本身進行探究,
在數學課上,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有效手段。每當發現學生問題中的閃光點,教師就應該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可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成功體驗,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及價值,從而引發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對學生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性的評價,這樣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受表揚的學生會感到無比的自豪,精神更集中、更努力。別的同學也會向他投來贊許羨慕的目光,同時也會進行效仿,建立起師生同步的良好情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做到單向發問誠然不夠,應該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學生展開激烈討論,在討論中互問,與教師對問,使數學教學真正呈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也應是無窮無盡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全成長,為了全方位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探索向學生激疑設向的方法,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彩志.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軟件:電子版,2017(6).
[2]史紀杰.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技巧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