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猛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各省市學校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全面型人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水平以及欣賞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提高美術學習能力。本文對審美能力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介紹,并提出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的方法,以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 審美能力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19
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能力和審美意識比較薄弱,基礎知識不扎實,因此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培養審美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幫助學生打好美術學習基礎,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審美能力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幫助學生感知美好事物,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可以因此感受到美術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提高美術鑒賞能力。
(一)陶冶情操
學生在小學時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得到完整確立,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強。每個學生的思維、個性、特點都不一樣,看待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教師可以通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讓學生辨認圖形、色彩、繪畫風格等方式,讓學生表達對美術作品的看法,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看法和思維方式,進而有利于教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品格。學生的審美能力一旦增強,學習和生活自信心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這還能幫助學生宣泄消極情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從而樂觀面對生活。
(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美術作品,并感受作者當時的心境,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完整表達作者的創作意圖,同時讓欣賞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鑒賞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縝密。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可以發現其中細微之處的引申含義,進而向教師提問,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問題做出相應解釋和介紹,向學生傳遞作者的想法,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優秀、新奇、積極的美術作品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辯證思維方式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旦學生擁有創新能力也可以幫助其提高審美意識。當今世界的大多數工作都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例如設計工作、造型工作等。而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可以促使學生設計出更多獨一無二而且極具創新性的作品,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為祖國未來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的方法
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感知力,培養創新能力以及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意識到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發現美、創造美,開展美術創新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水平和創新能力。
(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在教師進行美術教學時,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審美能力,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水平。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美是什么,如何欣賞美,如何評價美,并向學生介紹美的標準和評判依據,鼓勵學生發現美。例如,在“形形色色的世界”這節課中,教師可以教育學生主動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例如雨后的彩虹、蝴蝶的花翅膀、美麗的公園等。同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周圍美好事物從而進行更好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同時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增強藝術思維。
(二)劃分學習小組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一旦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將會大大活躍課堂氣氛,進而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全方位健康發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同時為小組同學布置學習任務。例如讓第一小組的同學發現美麗的植物,讓第二小組同學發現美麗的動物等,然后在下節課上分組介紹,讓學生了解身邊美好的事物。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還能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能力,進而提高班級凝聚力。
(三)開展美術實踐活動
教師應當組織相應的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刻感知到周圍事物的美好,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講到“校園里的花”時,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里邊走邊看,向學生介紹花的品種和特點,讓學生了解植物美學,同時教導學生要愛護身邊花草樹木,幫助學生形成環保意識。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意識到美術的重要性,同時還能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的實踐活動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同時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三、總結
本文首先介紹了良好的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和感知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然后說明了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劃分學習小組開展美術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主動發現美、創造美。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融入美學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田林.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8,(76):180.
[2]付建飛.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分析[J].中外交流,2016,(32):229-230.
[3]李文彬.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青春歲月,2018,(2):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