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明 張瑩
摘要:近些年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院校都在開展校企合作,而且校企合作的范圍非常之廣泛,但是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并沒有考慮到學生所選擇專業的特點還有學校的教學目標定位。近年來,高職空乘專業開始重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說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高職空乘專業校企合作發展遇到了瓶頸,迫切需要研究具有空乘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這也是現實的需要。本文是在調查了空乘專業企業人才需求特點,以及學生生源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符合空乘專業特色的“一二三四”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關鍵詞:校企合作;空乘專業
一、一個“核心”
一個核心是指一切以學生成長和發展為核心。目前我們面對的學生大多數為“95后”甚至“00后”,大多數學生個性張揚,強調自我,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顯然不再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訴求,因而我們要探尋更加適合當代學生、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結合的新的教育模式。從“教育是為學習服務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基本命題出發,從根本上了解每個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和熱愛程度,掌握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生活習慣,明確每個學生對未來就業預期想法和態度,“因地制宜”、猶如“裁縫制衣”一般對每位學生的職業生涯藍圖進行規劃,再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特點,分析企業各崗位的核心要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二、二個“融合”
二個“融合”是指加強“校企融合”與“教育與科研相融合”。首先,由企業、行業專家參與課程開發,課程設置需要建立在對企業崗位群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并根據崗位工作選擇課程內容。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邀請行業專家、企業人資參加校本教材的編寫。其次,要加快學生對專業的認知程度,加速學生對專業興趣提高,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認知和認可,僅憑在校教師的講授和宣傳的完全不夠的,要做到“老師學生走出去,企業專家請進來”的教學模式,由企業為學生提供現場教學的機會,讓學生和老師走進航空企業一線,了解企業各崗位運作模式、工作內容,請企業專家、管理人員走進課堂為學生排憂解惑。與此同時,教學工作要提高水平,沒有必要的科研支撐是不行的。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收納盒歸集,擅于發現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甚至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最終再將科研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
三、三個“體系”
三個“體系”分別是指符合空中乘務專業特色的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及運行保障體系。
(一)建立符合空中乘務專業的理論教學體系
空中乘務專業主要為民用航空事業及相關部門培養具有較高個人素質和修養,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精通國內外航空服務業務,掌握航空客運業務、地勤服務和旅游服務技能,能在國內外航空公司和機場從事空乘、空保、值機、安檢、客運、售票等民航運輸服務工作的,能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適合民用航空事業需求與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也適用于旅游企業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通過對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現狀以及對航空企業需求調查,本文認為建立符合空中乘務專業的理論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大學生基本素質模塊、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職業素質拓展模塊的建設。
(二)建立符合空中乘務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為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職業認同感歸屬感,同時提高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誒需求的契合程度,應建立完善的空中乘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的課程有航空禮儀實訓、客艙服務模擬實訓、地面服務實訓、面試實訓、畢業實習。
(三)建立空中乘務專業各教學模塊運行保障體系 為了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教學合理而有效的開展,使之做到各課程開課時間合理、銜接順暢,課程之間承上啟下、相輔相成,并適應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必須建立良好的課程運行保障機制。首先對各課程的教學目的、學習難度、需要掌握的能力以及學生各階段的特點加以認真分析;其次,合理安排課程開展順序,確定每學期的課程跨度;最后,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建立靈活的課程調控機制。
四、建立四個“保障”
(一)學院管理體制的保障
要做到為航空企業培養使用的一線服務、基層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要求學院打破現有的固化的管理理念,建立一系列的適應專業發展、為校企合作辦學提供有利條件的新型管理體制。首先,改變“象牙塔”般封閉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社會、企業之間的交流,整合對專業有利的社會教育資源,真正做到開門辦學。其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通過對政府勞動保障部門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制度的了解、研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辦學管理辦法,保障學生、學校、企業三者的共同利益。最后,與其他開設空中乘務專業的院校加強聯系,取長補短,做到“企業信息平臺化,教學資源共享化”,打造空中乘務專業院校聯盟,提高本校空乘專業在兄弟院校之間的知名度和其社會認可度。
(二)資源配置保障
1.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空中乘務專業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服務類專業,任課教師既要有理論教學能力,懂教育、善溝通、會科研,又要具備實踐操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既能順利的講解,又能順利的示范,還要做到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專業相關問題應對自如。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課從下幾方面著力:第一,完善教師準入制度,制定合理的教師準入標準。需要應聘的教師必須同時滿足學歷和航空公司工作經驗兩方面的要求,需要力求兼顧”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素質標準,第二,優化專兼職教師結構。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有助于解決高職空乘專業”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問題。第三,加大在職教師的培訓力度。高職院校想要教師達到并保持”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雙高的要求,需要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力度。
2.硬件設施設備物資保障
空中乘務專業硬件設備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堂教學設施,主要包括傳統的教室設施和現代多媒體教室設施。第二,實訓設施和物資,空乘專業對實訓設施設備的要求較高,學校的投資比較大。建立空中乘務專業實訓室除了可以較方便的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要求,同時也可以令其實現其社會化功能:首先,服務企業,吸引相關企業人員到學校進行員工培訓,使學校成為企業的校外培訓基地,既能夠實現經濟創收有能夠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系;其次,服務社會,開發實訓設施的科普屬性,吸引青少年兒童利用業余時間來參觀學習,了解機場、飛機的結構和服務程序,提高學校的社會知名度。
(三)文化氛圍保障
這里所指的文化氛圍保障主要指籠罩在空乘專業學生整體環境中,體現空乘職業的文化、習慣和行為方式的精神格調,是無形的。但可以通過形式化的方法使學生更具體化的感受到空乘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的文化氛圍。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體現:首先,專業環境氣氛可以通過對教室、學生活動室、實訓室、辦公室、走廊等地方進行專業化布置;第二、營造專業精神氛圍,精神因素使專業文化氛圍的重要內容,包括從教師到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整體精神風貌、理想追求、價值取向,包括學生對日常學習的態度,同學之間交流的方式等,應通過一系列的專業學習、活動、競賽等文化活動增強學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第三建立專業制度氛圍,通過結合學校管理和企業行業要求,建立一系列規章制度及貫徹執行的方式措施,從制度上規范學生行為。
(四)信息平臺保障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信息獲取和傳播的速度大幅度提高,在教師教學中制作多媒體課件己成基本要求。隨著”互聯網十教育”的不斷滲透,在網絡和技術的支持下,新興的教學方式席卷而來,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教學中采用最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己經是勢在必行。學校要加大互聯網絡覆蓋范圍,增加計算機數量,鼓勵教師通過建立專業學習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型網絡傳播媒介,向學生傳遞知識,互動學習。